也说说腐败的根源
学者观点栏目有一篇文章《因为腐败就反对社会主义制度?》——作者孙玉良。受其启发,也说说腐败的根源问题。
腐败是依靠权势攫取利益的恶行,是官宦们的专利。无权无势没有腐败的资本。普通百姓也有奢侈、浪费、摆谱之类的表现,那不叫腐败叫败家。
翻开历史,应该说腐败一直存在,从未绝迹,只是朝代不同程度不同。即使被誉为盛世的贞观之治、康乾盛世,腐败也普遍存在,还表现得更甚,和珅富可敌国就出在乾隆朝。我国虽然几千年的封建社会实行的都是私有制,可是公与私的斗争始终没有停止过。因为,皇帝要的是江山永固,政权传宗万代。开明的皇帝知道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道理,所以皇帝也不允许朝中大员腐败。皇帝反腐败,主观上要维护封建统治的利益,客观上也有利于百姓生产、生活。
官员想什么?有人满腹经纶忠于皇权;也有大野心的狂徒妄图改朝换代,自己做几天皇帝,明朝的李良就有这野心;也有人想无论掌握了多大的权力,“铁打的衙门。流水的官”,只有财富才是个人的、永久的,个人有了财富,可以用其置办家产,可以用作资本以本求利,可以留传后代。须知这所有的操作的前提就是私有制。没有经过公有制的人认为这是人之常情,事之常理,即使历史上的清官也只是提倡“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私有制社会财富必然是越多越好,怎么才能多起来?怎么才能尽快的多起来?用权力攫取,不用学就会。所以,有私有制必然存在腐败。几千年的封建社会,统治者为了达到江山永固的目的,几乎所有朝代都惩治腐败,朱元璋就诛杀过许多贪腐官员,也没能彻底解决问题,只是当时有所收敛。为什么?概因不知道腐败存在的根本原因是私有制,历史局限。尽管皇帝有株连九族的严法酷刑;有“君为臣纲”,“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的文化,也没能杜绝腐败。
可喜的是在中国形成了清晰的、明确的公与私的概念,涌现出许多维护公平、正义的清官,留下了许多警世名言:“君为轻,社稷为重”“君子不以私害公。”“不以私害法则治”……,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主流。仅此而已,不触碰私有制,腐败仍然故我。
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使无数的革命先驱认识到:社会性质取决于所有制性质,认识到私有制才是一切社会丑恶现象产生、存在的根源。是共产党高举马克思主义消灭私有制的大旗,开始了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毛泽东同志领导共产党、中国人民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推倒了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成立了新中国,开始了社会主义建设,实现了公有制(全民所有制+集体所有制)。毛泽东同志,总结世界无产阶级革命和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经验,开始了消灭私有意识的实践探索。经过毛泽东时代的人,都清楚那时中国可谓清明世界,朗朗乾坤。没有黄赌毒,没有假冒伪劣,没有坑蒙拐骗,少有贪污腐败,即使有也很少,处决了腐败分子谢步升,延安时期处决了腐败分子肖玉璧。解放后,刘青山、张子善腐化堕落,贪污了旧币171.6亿人民币,折合现钞二人合计贪污了171.6万元。都被判处死刑,立即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