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建民:劳动者作为主人公的权利要建立劳权制度才能实现
在公众号交流时,有位网友(王NF)谈到:“说到主人翁实际是让你干活要把工厂当成你的来干。但分配享受的时候你绝对不能说你是主人也不会有人承认你是主人了。这是我们经历过来的,一个小车间主任一个小队队长反手里有分配权的人都要从中多得点都想说了算。”
对此,我的回答是,劳动者的主人公或主人翁权利,是要具体体现在管理上和分配上的。没有落实到具体的管理上和分配上,所谓的主人公权利就只是一句空话。
现代社会生产中,能够成为生产主体的有两种人:资产所有者和劳动所有者。
在私有制企业,生产主体就是资产所有者一一老板或股东。资产所有者的权利要求表现为资产所有权,简称为产权。产权在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具体表现为资产管理权和资产分配权。譬如在资产者合资经营的股份制企业,股东即按照投入股份的多少,参与企业重大事项的的管理(表决权)和企业生产成果的分配(股利分配)。在这里,资产所有者的资产所有权在管理上和分配上的体现是清清楚楚的。在产权型企业的一个基本要求,就是要产权清晰,那就是一定要把每个股东所具有的资产权利所占的比例搞明白,从而明确在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中,对重大事项的决策到底有谁说了算,企业的生产成果如何分配等等。
与资产所有者的权利要求一一产权相适应的制度,就是产权制度。所有产权型企业,都必须建立与产权结构相适应的产权制度。这是产权型企业能够正常发展的必要前提。产权制度主要包括体现资产所有权的管理体制和分配体制,例如在股份制企业,资产所有者的资产管理权就是通过股东大会、董事会领导下的总经理负责制来体现的;资产所有者的资产分配权则通过按资分配来实现,即按照股东股份占比的多少进行股利分配。
在公有制企业,由于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实现消灭了人格化的资产者,因而劳动者是唯一的生产主体,同时由于公有制本身也消除了人们在资产所有方面的差别,从而使所谓的产权失去了意义。因此,劳动者是作为劳动所有者的身份存在,其利益要求表现为劳动所有权,简称为劳权。劳动所有权具体表现为劳动管理权和劳动分配权两个方面。譬如在人民公社时期的生产队,社员就是劳动所有者。生产队通过建立社员大会、队委会领导下的队长负责制来体现社员的劳动管理权;同时生产队又通过工分制来体现社员的劳动分配权。一个社员年终分配能有多少收入,这由社员的工分累计量占有生产队工分总量的比例所决定。把每个社员个人的工分累计量除以队里的工分总量,就得到每个社员的工分比。这个工分比就是这个社员在生产队年终分配的价值量中所占的比例。在这里,劳动者的劳动所有权无论是在管理上还是在分配上都是明明白白的。在劳权型企业的一个基本要求就是劳权分明,那就是每个劳动者在集体生产劳动中投入了多少劳动量必须明明白白,从而可以明确他在产品分配中到底占有多大比例。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