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建民:为什么说苏联模式不是真正的社会主义模式?
在本公众号的有关文章中我们已经论述,现实的社会主义国家的社会主义革命是有三个阶段的:第一阶段是暴力革命阶段,即在共产党领导下,劳动人民通过暴力革命,推翻资产阶级及其一切剥削阶级的统治,取得国家政权,并通过恰当的形式,实现生产资料公有制;第二阶段是过渡阶段,即在生产资料公有制基础上建立产权制度,形成计划经济体制,从而把有限的资料用来应付战争、满足广大群众的基本生活需求,并快速建立工业体系;第三是用劳动者当家作主和按劳分配的制度取代过渡模式的产权制度,使公有制企业作为独立的劳动实体存在和发展,并建立与这种消费价值生产相适应的文化思想体系。
作为社会主义革命过程中的过渡阶段的基本模式,苏联模式的产生和发展是有其必然性的,也是必须的,在社会主义国家处于从暴力革命到建立劳权体制的过渡时期内,苏联模式的存在和发展是必要的,正常的,因此,在这个限度内,不能说苏联模式是一种错误模式。
但是,正如前文所术,本来是社会主义革命过程中的过渡阶段模式的经济体制,在苏联人的误导下,被当作了一种社会主义生产模式,因此,当社会主义国家已经进入和平时期,完成工业体系建立之后,苏联模式的存在和延续就变成一种错误模式了。因此,我们有必要讨论并解决“苏联模式错在何处”的问题。
现在我们就来讨论这个问题:苏联模式错在何处?
在国有企业改革过程中,作者曾经考虑通过改变工资制度来建立以劳动收入波动为特征的企业经营机制,但结果是无论怎样改变工资制,都不能满足使劳动收入随企业经营状况自然波动要求:原来,工资是直接的货币量,作为一种收入形式,它具有预计性和固定性的特点,也就是说,工资根本就不是按劳分配的合理形式,工资制根本就没有实现按劳分配。这一突破性的发现使我一下子解开了公有制经济缺乏活力的谜团,找到了社会主义实践在世界范围内发生严重挫折的基本原因。本文将就这一问题进行论述和说明。
1,什么是苏联模式
与过去任何一个社会形态相区别,社会主义社会的产生不是首先形成经济制度,然后再产生相应的政治制度,,而是由共产党人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下领导劳动人民夺取了国家政权之后,即建立了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之后再建立经济制度的。
在列宁的领导下,苏联实现了生产资料公有制,在此基础上,按照“谁所有谁经营”的原则建立了“生产资料公有制+产权制度”的生产模式,这种模式先后为各社会主义国家所引用。我们把这种由苏联人创立的公有制经济模式称之为“苏联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