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着说话不腰疼”的胡锡进
中国有句俗语“站着说话不腰疼”,这句俗语来自于先秦秦孝公和商鞅的故事。话说孝公宠臣景监将商鞅(卫鞅)引荐给秦孝公,孝公在朝殿与商鞅纵论天下治国经纶,景监作陪。当时孝公端坐,商鞅、景监长坐(即把膝盖跪于地双足垫于臀下),自晨昏畅谈至日暮,商鞅说到激扬处忘形于礼,起身立于殿中侃侃而谈,浑然不觉。景监长跪一日,身心俱疲,见君臣并无结束之意,遂频频向商鞅暗使眼色,意即打住。但商鞅并不理会,直至二更才由孝公打断,赏赐御膳而去。席间商鞅问景监为何频使眼色,景监道我跪得浑身都麻木了,酸软如泥,你倒站着说话不腰疼。后来这句话就流传下来了。现在多用于指摘某些人不设身处地替别人着想却高谈阔论。
胡锡进就是这种“站着说话不腰疼”的人。
现在有个网络新名词,叫“烂尾娃”。所谓“烂尾娃”,是指现在的大学毕业生们,寒窗苦读十几载,毕业后却找不到工作,就像烂尾楼一样,被迫停留在那里,不知道未来向何处去。
然而就在7月4日,胡锡进在新浪微博发了一篇短文,摆出一副教师爷的面孔来教训“烂尾娃”。此文很快受到了许多网民的批判,于是他不得不删除了这篇短文。在他删除该文前,我仔细看了他的这篇奇文,看后就像吃了一只苍蝇那样恶心得直想吐。
首先,我觉得胡锡进没有资格来教训因找不到工作而“烂尾”的年轻人。
据网友披露的消息,胡锡进有一个女儿叫胡维佳,出生于1988年,因高考失利,又复读进入国际关系学院。2010年至2011年,她在美国孔子学院当了一年志愿者,然后回国,不久便进入胡锡进任党委书记和总编辑(当时没有社长)的《环球时报》当了记者,期间她还做过几年的驻美记者。
很显然,是胡锡进利用职权把女儿安插进了自己掌管的《环球时报》。这本身就违反了中央关于领导干部不得以权谋私,以及有直系血亲关系的人不得在同一机关担任有直接上下级领导关系的职务的规定。胡锡进自己就是这个熊样,还有什么资格来教训那些没有关系而找不到工作的年轻人?而且他还振振有辞、大言不惭地高谈阔论,简直是无耻到了极点!
其次,我认为胡锡进对“烂尾娃”的批评是十分荒谬的。
第一,胡锡进批评“烂尾娃”忘记了“集体使命”,完全是搞错了批评对象。
胡锡进说:“每一代都有大批人不顺利地起步,但那样的人生绝大部分都不会‘烂尾’。当代年轻人的集体使命很重,他们注定会一边成熟,一边进入角色,就像过去被骂的一代又一代一样,最终都成了中坚力量,很多意想不到的成功之路被意外闯了出来。”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