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毛岸英遇上钢七连,他回来了……


  当化名“刘秘书”的毛岸英,遇上了刚刚浴血奋战完成电台运送任务的“钢七连”,观影已经半程的我更加确信:“他回来了!”

  观影前的种种疑虑(见“牺牲的意义:写在《长津湖》上映之前”)也完全消失了。

  毛岸英是他的儿子,而“钢七连”是他培养和教育出来的战士。影片里,他的儿子在他的战士面前传达上级命令时,没有丝毫的桀骜和架子,竟然谦逊得像一个小学生;在长津湖战役正式打响的两天前,毛岸英牺牲了,是因为要抢救志愿军司令部作战室里的一张重要地图……

  电影《长津湖》中的毛岸英形象

  电影《长津湖》的主创人员用艺术的手法,高度还原了真实历史的精魂,以此来驳斥那些宵小之辈对毛主席和毛岸英的污蔑,表达对毛主席最崇高的敬意。

  管虎在《金刚川》片尾字幕对人物名字的处理至今让笔者耿耿于怀,而《金刚川》呈现的价值观更决定了那根本不是一部拍给志愿军英烈的影片。如果要打分,笔者会给《金刚川》打负90分(10分留给电影的纯艺术手法),同时要给电影《长津湖》打90分!

  笔者认为,40多年以来的国产战争影片,大概没有一部能超越它。这个评价会不会过高了?笔者暂时不予争辩,留待大家观影后自行评价吧。影片有没有瑕疵?例如糟糕的桥段、甚至是个别历史细节的硬伤?当然是有的,这也是笔者不给它打满分的原因。但瑕不掩瑜,《长津湖》总体而言是一部非常优秀的影片,毛主席的人民军队建军思想通过影片得到了生动的体现,毛泽东思想回来了……

  《长津湖》全长176分钟,近三小时的长度在国产影片中是少有的。但与以往观看其他影片不同的是,现场满座的观众,竟然没有一个人窃窃私语、也没有一个人中途离场,笔者还偶然注意到周围的几位观众观影过程中还在悄悄拭去眼角的泪水。

  三小时时长的《长津湖》具有着史诗般的质感,却几乎没有丝毫的拖沓和慢节奏。影片巧妙地把宏观和微观巧妙地结合在了一起:开头20多分钟关于“小人物”和“大人物”的多个镜头的穿插,快速地交代了宏观的历史背景,其实差不多已经讲清楚了“为什么要打仗,为什么要牺牲”的问题;而后面紧张的节奏和细致的刻画,又让观众真实地感受到了这场战争的惊心动魄和残酷。

  影片既有对七连全体战士英雄群像的展现——每一位战士只是整体的一颗螺丝钉,而每一颗螺丝钉却又发挥着必不可少的作用,这是对“官兵平等”的人民战争在其中一个方面的呈现;影片又有对个体人物故事的交代以及性格的刻画,使得英雄的形象更加丰富饱满。

查看余下71%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赞赏备注

长按二维码打赏

评论(我来首评..)

返回文章
登录
默认表情
添加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

大家都在看

热评文章
热点文章
热赞文章
0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