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月红:坚持用马克思主义抵制历史虚无主义思潮
近年来,历史虚无主义打着“学术”的幌子,在各种媒体上造谣生事。要认清历史虚无主义的本质,就要深入它的内部剖析这一思潮。
历史虚无主义既非学术思潮也非学派,而是由国内外敌对势力制造和鼓动,以推翻共产党领导和改变社会主义制度为目的,以否定和“告别”革命为核心,以伪造、篡改、歪曲、恶搞历史或将历史碎片化、片面化为手段,借助网络、报刊、书籍、讲堂、舞台、荧屏等媒介加以流传的政治思潮。抵制历史虚无主义,必须加强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建设。
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实质与主要表现
马克思主义与历史虚无主义的斗争,本质是和平演变与反和平演变、“颜色革命”与反“颜色革命”、渗透与反渗透、颠覆与反颠覆斗争的组成部分,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在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影响下,攻击篡改历史事件,对英雄人物侮蔑戏弄,对反面人物歌功颂德的言论频现,或在报刊发表,或在网络上“流窜”;或出自境外特定机构的炮制,或出自受蒙蔽者的人云亦云。
历史虚无主义的“理论”依托是唯心主义,它在历史研究领域的具体表现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告别革命论”。其代表人物李泽厚、刘再复认为,革命只能破坏而不能建设,革命是近代中国落后的“罪魁祸首”,他们声称中国近代唯一的出路就是改良主义。据此错误逻辑,有些人论断:“辛亥革命是搞糟了,是激进主义思潮的结果。清朝的确是腐朽的王朝,但是这个形式存在仍有很大意义。宁可慢慢来,通过当时立宪派所主张的改良来逼着它迈上现代化和救亡的道路;而一下子痛快地把它改掉,反而糟了,必然军阀混战。”“孙中山如果是一个深刻的思想家,也许就会接受‘虚君共和’的英国式道路,避免许多战争。”他们极力抬高戊戌变法、清末新政的地位,而对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则肆意贬抑。
二是恶意诋毁、攻击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历史虚无主义者认为中国人民在五四时期选择马克思主义、选择社会主义是误入歧途,这让当时的中国脱离了以欧美为师发展资本主义近代文明的轨道。他们认为中共之所以能够战胜国民党夺取全国政权,是利用日本侵略之机,消极抗日,积极发展实力。他们极力回避国民党在抗战期间坚持“攘外必先安内”的“积极反共”政策和行为,否定共产党在敌后根据地实施土地改革政策并维护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历史真实,极力抹杀共产党在敌后根据地发动和组织群众抗击日本侵略的历史功绩。他们把抗战胜利后中国社会没有实行“联合政府”归咎于共产党,无视共产党为争取战后和平而做出的种种努力,极力回避国民党背信弃义撕毁停战协定的事实,无视国民党首先发动反共反人民内战、搞独裁统治的图谋和行径。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