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反对历史虚无主义的实践与经验

2023-08-30 2250 0
作者: 洪晓楠 宗欣怡 来源: 思想火炬

  [作者简介]洪晓楠,大连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宗欣怡,大连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
  [摘要]历史虚无主义反诬马克思主义、歪曲中共党史、诋毁社会主义道路等现实表现暴露其试图从根本上否定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否定党的领导与中国走向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其危害性不可小觑。对此,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作为批判武器,以党的领导凝心铸魂,坚持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始终旗帜鲜明反对历史虚无主义。新时代以来,在同历史虚无主义斗争的过程中形成的宝贵经验,即始终将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作为反对历史虚无主义的理论武器、将党的全面领导作为中坚力量、坚定历史自信与增强历史主动、弘扬“敢于斗争善于斗争”伟大斗争精神等,均是同历史虚无主义展开斗争的强大伟力。
  [关键词]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历史虚无主义;斗争经验
  党的二十大报告总结了我国进入新时代所面对的国内外严峻形势,特别是在意识形态领域存在“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等错误思潮不时出现,网络舆论乱象丛生”[1](P5)等现象。这些错误思潮,严重影响着党的长期执政、国家长治久安与人民幸福安康。历史虚无主义作为其中的一种带有明确政治目的的错误社会思潮,试图通过否定党带领人民奋斗的历史,丑化或矮化党的领袖与革命英雄人物,否定党领导下进行的一切革命、建设与改革的成就,“从根本上否定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和中国走向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否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2]对当代中国社会产生了一系列消极影响。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决反对一切削弱、歪曲、否定党的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言行”。[3](P15)因此,亟待对历史虚无主义错误社会思潮的政治隐喻展开揭示与批判,在此基础上,回顾与总结新时代以来中国共产党反对历史虚无主义的实践与经验,这对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助力中国共产党完成使命任务具有重要的历史借鉴价值与现实参考意义。

  、历史虚无主义的政治隐喻

  1. 反诬马克思主义,试图从根本上否定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

  其一,历史虚无主义无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历史发展的必然要求,将马克思主义完全作为西方理论、异域文化看待,认为其作为外来的西方文化与中国实际不相符、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相融,无法代表中华民族精神,因此不便指导中国实践。具体而言,历史虚无主义信奉文化复古主义严守传统的教条,衍生出否定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指导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现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以下简称“两创”)的作用与意义。历史虚无主义认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其自身魅力,无需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便可实现“两创”,也可凭自身实力助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其实,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的文化复兴指的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繁荣发展,并不等同于文化复古主义中的文化复古。因此,虽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其自身魅力,但却不能脱离唯物史观的分析框架。历史虚无主义无视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间的融通关系,成为影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更好实现“两创”的桎梏。

查看余下92%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赞赏备注

长按二维码打赏

评论(我来首评..)

返回文章
登录
默认表情
添加

感谢您对红歌会网的关注支持!

大家都在看

热评文章
热点文章
热赞文章
0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