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反对历史虚无主义的实践与经验

2023-08-30
作者: 洪晓楠 宗欣怡 来源: 思想火炬

  [作者简介]洪晓楠,大连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宗欣怡,大连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
  [摘要]历史虚无主义反诬马克思主义、歪曲中共党史、诋毁社会主义道路等现实表现暴露其试图从根本上否定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否定党的领导与中国走向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其危害性不可小觑。对此,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作为批判武器,以党的领导凝心铸魂,坚持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始终旗帜鲜明反对历史虚无主义。新时代以来,在同历史虚无主义斗争的过程中形成的宝贵经验,即始终将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作为反对历史虚无主义的理论武器、将党的全面领导作为中坚力量、坚定历史自信与增强历史主动、弘扬“敢于斗争善于斗争”伟大斗争精神等,均是同历史虚无主义展开斗争的强大伟力。
  [关键词]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历史虚无主义;斗争经验
  党的二十大报告总结了我国进入新时代所面对的国内外严峻形势,特别是在意识形态领域存在“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等错误思潮不时出现,网络舆论乱象丛生”[1](P5)等现象。这些错误思潮,严重影响着党的长期执政、国家长治久安与人民幸福安康。历史虚无主义作为其中的一种带有明确政治目的的错误社会思潮,试图通过否定党带领人民奋斗的历史,丑化或矮化党的领袖与革命英雄人物,否定党领导下进行的一切革命、建设与改革的成就,“从根本上否定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和中国走向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否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2]对当代中国社会产生了一系列消极影响。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决反对一切削弱、歪曲、否定党的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言行”。[3](P15)因此,亟待对历史虚无主义错误社会思潮的政治隐喻展开揭示与批判,在此基础上,回顾与总结新时代以来中国共产党反对历史虚无主义的实践与经验,这对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助力中国共产党完成使命任务具有重要的历史借鉴价值与现实参考意义。

  、历史虚无主义的政治隐喻

  1. 反诬马克思主义,试图从根本上否定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

  其一,历史虚无主义无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历史发展的必然要求,将马克思主义完全作为西方理论、异域文化看待,认为其作为外来的西方文化与中国实际不相符、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相融,无法代表中华民族精神,因此不便指导中国实践。具体而言,历史虚无主义信奉文化复古主义严守传统的教条,衍生出否定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指导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现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以下简称“两创”)的作用与意义。历史虚无主义认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其自身魅力,无需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便可实现“两创”,也可凭自身实力助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其实,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的文化复兴指的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繁荣发展,并不等同于文化复古主义中的文化复古。因此,虽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其自身魅力,但却不能脱离唯物史观的分析框架。历史虚无主义无视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间的融通关系,成为影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更好实现“两创”的桎梏。

  其二,历史虚无主义制造“马克思主义就是历史虚无主义”等错误论调,将历史虚无主义的名号反向抛给反对历史虚无主义的批评者。具体而言,历史虚无主义认为马克思主义是教条主义式的历史虚无主义,“马克思主义理论历史认识体系‘把一个不存在的、仅仅是想象中的共产主义作为评判事务的唯一标准’”,[4]马克思主义设想的共产主义社会是在否定资本主义社会的成就、也是在否定自原始社会以来在实现共产主义之前的一切人类历史、更是在否定现实世界的文明发展进程,严重歪曲了社会历史观,由此认为“马克思的历史图式与基督教历史图式的确十分相似”,[5]均是在脱离启蒙的思想路线,便以此宣称“马克思主义陷入极端的历史虚无主义”。“马克思主义就是历史虚无主义”的错误结论违背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论原则,模糊了人们对人类历史发展的规律性认识。

  其三,历史虚无主义制造马克思主义“过时论”“无用论”“有害论”等错误论断,认为马克思主义诞生于170余年前,随人类社会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马克思主义理论不再适用于当下社会实践;又认为马克思主义只是一种意识形态说教,没有学术上的学理性和系统性,因此马克思主义是无用且有害的。历史虚无主义以教条主义、实用主义与唯心主义的错误观念制造的否定马克思主义的谬说,是在质疑马克思主义的发展性、实践性与科学性,并未看到马克思主义超越时代的思想伟力。恩格斯曾说过:“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6](P691)习近平也明确指出:“马克思的思想理论源于那个时代又超越了那个时代,既是那个时代精神的精华又是整个人类精神的精华。”[7](P197)因此,马克思主义真理永不过时。

  2.歪曲中共党史,企图从根本上否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其一,打着“学术研究”旗号,在“反思”中“重评”党史事件与历史人物。一方面,历史虚无主义者在已有历史定论的历史事件上做翻案文章。他们借助后现代史学、微观史学、影射史学等历史研究方法对历史细枝末节做所谓“考究”,以“小叙述”代替“元叙事”,以假设的结果为定论反向推导历史演进以假乱真,并使用满足受众猎奇心理的标题如“揭秘”“真相了”等字眼吸引眼球、赚取流量;他们假意对抗日战争历史进行“反思”,制造“共产党在敌后战场的游击战是游而不击”“以牺牲将领的多少评定抗战中国共两党的作用大小”“共产党是利用抗日坐大”等伪命题,在“反思”的基础上借机“重评”中共党史。另一方面,历史虚无主义向革命英雄大泼脏水,却为历史反面人物歌功颂德。他们质疑烈火中的邱少云违背生理常识,编派雷锋的光荣事迹为“是因为帮太多人才累死”的胡言,制造黄继光与董存瑞的牺牲是“因为摔倒、因为被炸药包上的双面胶粘住了”的戏说。相反,却以“好人不好、坏人不坏”价值中立逻辑为历史反面人物如袁世凯、慈禧、李鸿章等增添“忧国忧民”的情思,使历史成为“任人打扮的小姑娘”,以此消解人们正确的价值判断。

  其二,打着“艺术创造”旗号,在部分有关抗战题材的影视艺术作品中戏说中共党史。文艺领域的历史虚无主义体现着“低级红”“高级黑”的特质,“抗战神剧”的出现颠倒了人们对革命历史的正确认知,“手撕鬼子”“裤裆藏雷”“手榴弹炸飞机”“步枪千米射人”等剧情离奇雷人,不仅侮辱观众智商,更是在抹杀中国军民极其残酷惨烈、可歌可泣的抗日战争史。特别是在文化消费主义的影响下,民族的历史文化被消费、被娱乐化,失去了历史的严肃性与庄严感,淡化人们的历史认同与民族精神。歪曲党的历史、戏谑革命历史就是在否定党的领导和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必然性与合法性。这绝非是艺术的创作创新,而只是没有事实的胡乱改写。艺术创作与历史事实的结合,必定是在尊重历史事实的基础上进行的艺术加工与创造,不能为了吸引观众眼球而罔顾史实凭空捏造。戏说历史是部分涉猎历史题材的影视文艺作品以及各种稗闻野史的主题,在历史虚无主义者那里,历史不过就是用来编故事的料,用掉就扔,赚足即弃。

  其三,打着“舆论自由”旗号,调侃党史崇高性,却极尽迎合西方的辱华口味。一方面,历史虚无主义者化身所谓的“公知”公开卖国,如前有上海震旦职业学院教师宋某否定南京大屠杀事实、质疑死难者人数的言论在网上发酵;后有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冯某替法西斯洗白,在网络上制造“南京大屠杀是误杀、错不在日本”等错误言论。在南京大屠杀等关涉民族国家尊严的事件上颠倒黑白、混淆视听,绝非“舆论自由”,而是历史虚无主义者借网络隐匿性裹藏的明确政治图谋。另一方面,历史虚无主义者却时常迎合西方的辱华口味,于权威网站上发布带有虚无中共党史的文字、公告、图片与视频。如2015年河南省某报中一个将镰刀和锤子“踩在脚下”的门神形象插图误导网友肆意猜想;在国产品牌的宣传广告中添加“唐氏综合征”“眯眯眼”等西方辱华特征,接受西方“意识PUA”,以此获得更多的西方资本支持。历史虚无主义打着“舆论自由”旗号,在舆论领域肆意攻击中共党史的现实表现,是在利用大众文化的消极面操控社会大众的逆反心理,使大众于无意识中陷入历史虚无主义的“塔西佗陷阱”。

  3. 诋毁社会主义道路,妄图从根本上否定中国走向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

  其一,历史虚无主义否定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时期的价值关联,试图让其形成悖论。具体而言,历史虚无主义认为中国“不通过资本主义制度的卡夫丁峡谷”,[8](P830)是没有资格搞社会主义的,甚至“硬是把新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的历史说成是一系列错误的延续”,[9]由此制造的“困难时期饿死3000万”“中国刻意隐瞒非正常死亡现象”等错误言论均在有意夸大事实、耸人听闻、歪曲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历史进程,以此否定改革开放前三十年的探索与积累;又将改革开放以来对经济领域的制度、体制等改革政策说成是对改革开放前“真正的社会主义”的改弦更张,背离社会主义的立场与原则,是“历史的倒退”,借此否定改革开放后四十多年的坚持与发展,“企图以此割裂中国社会主义一以贯之的发展历史”。[10]历史虚无主义无视社会形态更替的客观规律与当时中国发展的客观逻辑,有意将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时期彼此割裂,以其看似缺乏总体、联系与辩证的历史思维视域,暴露其通过否定改革开放以阻碍中国前进步伐的真实目的。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时期确有差异乃至重大变化,但变的始终是与生产力不相适应的生产关系,不变的始终是在党的领导下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与决心,因此,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时期“决不是彼此割裂的,更不是根本对立的”。[11](P22-23)

  其二,历史虚无主义质疑改革开放后的社会主义国家性质,认为其已发生了根本性改变。具体而言,历史虚无主义认为改革开放是导致贫富差距、贪污腐败、自然生态破坏等现象的“元凶”,认为这与社会主义本质中“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的观点不符,与社会主义社会主张的公平正义、经济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不合,由此判定中国在改革开放后走上了资本主义的邪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演变为“资本社会主义”“国家资本主义”“新官僚资本主义”或“中国特色资本主义”。历史虚无主义有意夸大改革开放进程中的社会性问题并将其完全归咎于改革开放,却对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巨大成就置若罔闻、只字不提,其以孤立、静止、片面的形而上学思维方式模糊着人们对改革开放“要不要改”“怎么改”“往哪个方向改”等重大问题的认识。邓小平曾指出有的人忽略了中国的政策基本上是两个方面,“人们忽略的一个方面,就是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坚持共产党领导。人们只是说中国的开放政策是不是变了,但从来不提社会主义制度是不是变了,这也是不变的嘛。”[12](P217)习近平也明确指出:“问题的实质是改什么、不改什么,有些不能改的,再过多长时间也是不改。”[13](P19)因此,无论怎样深化改革开放,都要始终坚持方向不变、立场不移、原则不改。

  其三,历史虚无主义与境内外反动势力相策应、与其他西方错误思潮相结合,成为西方“和平演变”中国的工具。具体而言,新时代以来,历史虚无主义不断与新自由主义、“普世价值”等西方错误思潮相勾结,以“西方道路才是人间正道”[14]为立场逻辑,通过制造肯定与赞美西方资本主义、贬损与拉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言论,企图引诱国家与人民走上“改旗易帜”的邪路。特别是自2020年以来在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大暴发的局势下,国内外敌对势力联合制造的“中国道歉论”“新型冠状病毒是一种中国病毒”“中国帮助其他国家抗疫只是为了扩大地缘政治影响力”“中国利用新冠病毒使西方经济瘫痪”等伪命题,甩锅推责、制造舆论假象,损害中国国际形象,无视中国在应对世纪疫情中彰显的大国实力与担当,以“翻黄历”的方式奢求在旧有中西方道路与制度的对比上找寻切入口,依旧妄想让东方从属于西方。殊不知,正是这次世纪疫情使“中国之治”与“西方之乱”形成鲜明对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与制度的优势不断彰显,西方资本主义道路与制度的颓势不断暴露。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反对历史虚无主义的实践

  历史虚无主义以虚无历史之虚、行否定现实之实的基本样态,暴露其信奉唯心主义历史观与形而上学方法论的政治思潮本质,且其带来的一系列危害已然对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党的领导与社会主义发展建设构成一定程度上的威胁。新时代以来,中国共产党针对历史虚无主义的不同现实表现,始终坚持“旗帜鲜明反对历史虚无主义”。

  1. 以唯物史观为指导,驳斥历史虚无主义反诬马克思主义的秕言谬说

  历史虚无主义反诬马克思主义的现实表现,暴露其以主观臆断代替客观事实的唯心主义本体论上的缺陷,它“至多只是考察了人们历史活动的思想动机,而没有研究产生这些动机的原因,没有探索社会关系体系发展的客观规律性,没有把物质生产的发展程度看作这些关系的根源”,[15](P425)违背了坚持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客观规律的唯物史观。对此,中国共产党始终将马克思主义作为“立党立国、兴党兴国的根本指导思想”,[1](P16)坚持以唯物史观为指导,驳斥历史虚无主义反诬马克思主义的秕言谬说。

  一是针对历史虚无主义无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历史必然性的现实表现,中国共产党坚持以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新境界给予有力回击。习近平强调“我们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根本途径是‘两个结合’”,[16]即“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集中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17]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认为,“只有找到一些可以赋予我们文化以新焦点的共同的有意义的关切,我们才能够克服虚无主义。”[18](P409)坚持“两个结合”便是文化的“新焦点”,更是回击历史虚无主义的强大精神力量。一方面,马克思主义在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中,着眼解决中国的实际问题,在本土化的过程中始终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与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以其不断丰富的科学理论成果体现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另一方面,马克思主义在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过程中,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精髓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融会贯通,以此不断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这不仅体现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也体现着马克思主义时代化。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实践告诉我们,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1](P16)从“马克思主义行”到“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充分彰显着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历史必然性,深刻阐明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二是针对历史虚无主义反诬“马克思主义就是历史虚无主义”的现实表现,中国共产党坚持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理论给予有力反击。习近平多次强调中国共产党人不是历史虚无主义者,也不是文化虚无主义者,而是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看待问题,才能对复杂问题做到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中国共产党始终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作为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的基本原则,及时纠正以唯心主义历史观与形而上学方法论认识、看待与处理历史问题的现象。只有善于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才能体会到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智慧,也只有真正弄懂马克思主义,才能不断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才能更好识别历史虚无主义的唯心主义观点与形而上学方法,才能有效遏制与抵御历史虚无主义谬论。

  三是针对历史虚无主义制造的马克思主义“过时论”“无用论”“有害论”等谬说,中国共产党坚守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征,在反对历史虚无主义的过程中让马克思主义真理力量充分彰显。马克思主义始终是指导当代中国发展的行动指南,其鲜明特征又始终是马克思主义永葆蓬勃生机与旺盛活力的内生动力。马克思主义具有科学性,尊重规律又探索规律;具有革命性,既勇于批判又立场坚定;具有实践性,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以自己的方式改变着世界;具有人民性,始终坚持人民主体地位与首创精神;具有发展性,源于时代又超越时代。中国共产党坚守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征,对历史虚无主义的偏激认识、错误观念与思想误区有针对性地及时揭批、反击与剔除,即“马克思主义过时论”是错误的,在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进程中,以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新境界不断检验着马克思主义是永不过时的科学理论;“马克思主义无用论”是错误的,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始终高高举起科学社会主义的旗帜,不断在世界舞台上贡献着中国智慧与中国方案,因此,马克思主义不仅有用且有万技之长;“马克思主义有害论”是错误的,马克思主义并非只适用于革命年代,因为即使在和平年代,我们仍需要在继承与弘扬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的基础上更好进行自我革命,并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走好中国共产党人新的长征路。

  2. 以党的领导凝心铸魂,拆穿历史虚无主义歪曲中共党史的虚假外衣

  历史虚无主义信奉后现代主义历史观,其让客观见之于主观的逆向思维是在否定主观性与客观性的辩证统一关系。后现代主义历史观注重历史事实的相对性,抛弃历史文本、偏向口述历史,沉迷在“轻史实、重阐释”“不存在事实,只存在解释”的假象之中。特别是在后真相时代的背景下,历史虚无主义借机虚无的不仅仅是历史更是价值。后真相时代认为“真相没有被篡改,也没有被质疑,只是变得很次要了”,在提倡“人人都有麦克风”的后真相时代,历史虚无主义则提倡“人人都是自己的历史学家”。此外,历史虚无主义错用、滥用微观史学的历史研究方法,在无视整体的情况下主张“去意识形态化”“去中心化”“去主流化”,将历史叙事的严肃性与公众性打破,转向个体叙事为主、集体叙事为辅的历史叙事方式。以此为基础,历史虚无主义更是以“有所虚无、有所不虚无”为立场逻辑,在以往直白表达的基础上披上“学术研究”“艺术创造”与“舆论自由”的外衣,企图逃避意识形态监管。习近平多次强调要从苏联亡党亡国的历史中吸取教训,他指出:“苏联为什么解体?苏共为什么垮台?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十分激烈,全面否定苏联历史、苏共历史,否定列宁,否定斯大林,搞历史虚无主义,思想搞乱了,各级党组织几乎没任何作用了,军队都不在党的领导之下了。最后,苏联共产党偌大一个党就作鸟兽散了,苏联偌大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就分崩离析了。这是前车之鉴啊!”[7](P5)指出意识形态领域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与艰巨性,凸显在党的领导下拆穿历史虚无主义虚假外衣的重要性、必要性与紧迫性。

  一是针对历史虚无主义通过歪曲党史以否定党的领导的现实表现,中国共产党提出在全党全社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使“知史爱党、知史爱国”的良好社会风气蔚然成风。2021年2月,习近平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明确揭批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错误思想倾向,教育引导人们要树立正确历史观、党史观,坚持唯物史观,要“准确把握党的历史发展的主题主线、主流本质”,[19](P24)要对历史人物、事件与道路形成科学客观的认识与评价,要以大历史观观历史,深化对历史的规律性认识。习近平还就如何反对党史研究中的历史虚无主义提出明确要求,他指出:“要旗帜鲜明反对历史虚无主义,加强思想引导和理论辨析,澄清对党史上一些重大历史问题的模糊认识和片面理解,更好正本清源、固本培元。”[19](P25)同时特别关注高校与大学生群体的历史普及与教育情况,遵循“了解历史才能看得远,理解历史才能走得远”的逻辑,将“明理、增信、崇德、力行”的党史学习教育理念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以此提高历史意识、厚植历史情怀、增强青年一代的民族凝聚力与国家认同感,使红色基因代代相传。2022年3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的意见》,为在新的赶考路上考出好成绩提出党史学习教育的更高要求。

  二是针对历史虚无主义对党史人物的丑化与恶搞,中国共产党坚持以唯物史观的阶级分析方法和历史分析方法正确评价历史人物。首先,解决好为什么人的问题,即始终坚持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作用。正如毛泽东强调:“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20](P1031)其次,正确运用历史分析和阶级分析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特别是对既定历史事实,要始终保持科学的态度、坚持一贯的看法,“因为重大的史实关乎历史主线的表述,不能因人而变”,[21]因事而化。习近平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是应用阶级分析方法和历史分析方法评价历史人物特别是无产阶级领袖的典范,他指出“不能用今天的时代条件、发展水平、认识水平去衡量和要求前人,不能苛求前人干出只有后人才能干出的业绩来”,[22](P11)要始终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贯穿始终、将历史人物放于特定历史时期加以考察,并着重对革命领袖的功过是非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认为“革命领袖是人不是神……不能因为他们伟大就把他们像神那样顶礼膜拜,不容许提出并纠正他们的失误和错误;也不能因为他们有失误和错误就全盘否定,抹杀他们的历史功绩,陷入虚无主义的泥潭”。[22](P12)

  三是针对历史虚无主义在舆论阵地特别是在文艺领域与网络空间肆意妄为的现实表现,中国共产党始终坚守舆论阵地领导权并对文学艺术工作与新闻舆论工作提出更高要求。一方面,要求文学艺术工作者要树立正确历史观,要坚持艺术虚构与历史真实相统一、文艺规律与历史规律相统一,要在作品中如实反映历史,礼赞英雄,谨防凭空想象使历史虚无化,对文艺工作提出“用文艺振奋民族精神”[23](P5)“用积极的文艺歌颂人民”[23](P10)“用精湛的艺术推动文化创新发展”[23](P15)“用高尚的文艺引领社会风尚”[23](P17)等要求,以有效抵御文艺领域的历史虚无主义。另一方面,抓好新闻舆论工作以净化社会舆论环境,特别是对网络舆论生态的管理与整治。中国共产党始终将新闻舆论工作放在意识形态工作的最前沿,坚持让好的舆论成为“发展的‘推进器’、民意的‘晴雨表’、社会的‘黏合剂’、道德的‘风向标’”,[24](P9)坚决打赢同历史虚无主义等错误社会思潮的舆论阵地争夺战,让主流意识形态始终占领思想舆论新高地,不断提升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的国际话语权与影响力。

  3. 坚持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由之路,驱散历史虚无主义诋毁社会主义道路的思想迷障

  历史虚无主义将“西方中心论”奉为核心政治价值,无视中国社会存在的客观实际,无视历史发生时客观存在的特定经济基础,依旧以“决定论”“宿命论”消解历史和历史规律的必然性,其在落入“不可知论”窠臼的同时也违背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唯物主义基本原理。恩格斯曾说过:“一切社会变迁和政治变革的终极原因,不应当到人们的头脑中,到人们对永恒的真理和正义的日益增进的认识中去寻找,而应当到生产方式和交换方式的变更中去寻找;不应当到有关时代的哲学中去寻找,而应当到有关时代的经济中去寻找。”[25](P547)列宁同样认为,“只有把社会关系归结于生产关系,把生产关系归结于生产力的水平,才能有可靠的根据把社会形态的发展看作自然历史过程。”[26](P110)历史虚无主义使改革开放的历史与进程成为被攻击的重点对象,通过诋毁社会主义道路以否定中国走向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否定社会主义中国的现实表现,便是在诱导人们陷入西方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价值陷阱。习近平明确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不是别的什么主义。一个国家实行什么样的主义,关键要看这个主义能否解决这个国家面临的历史性课题。”[27](P109)方向决定道路,道路决定命运,历史与现实都在证明,坚持实行改革开放与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均是推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必由之路,更是驱散历史虚无主义迷障的强大力量。

  一是针对历史虚无主义割裂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时期价值关联的现实表现,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正确评价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时期的历史价值与现实意义。习近平明确指出:“对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要正确评价,不能用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也不能用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7](P4)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时期虽然在理论与实践上存在差异,但均是在遵循社会发展规律基础上的发展,本质上都是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探索。能否正确认识改革开放前后的社会主义实践探索的关系,“是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能否前进的历史问题和政治问题”。[28]试想,若没有改革开放前的积累与探索,便不会有进行改革开放的物质基础和精神基础;若没有改革开放后的完善与提升,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道路终将停滞不前。正如马克思指出:“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是他们并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并不是在他们自己选定的条件下创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承继下来的条件下创造。”[29](P669)因此改革开放并非是“历史的倒退”,而是历史的前进,也必将坚定不移地走向深化。

  二是针对历史虚无主义质疑改革开放后社会主义国家性质的现实表现,中国共产党不断增强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志气、骨气与底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三个自信”到“四个自信”的谱系构建,不仅提高了中国人民的文化自信心,更增强了在党的坚强领导下不断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推向前进的坚定决心与信心。习近平明确指出:“在当代中国,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真正坚持社会主义。”[30](P4)“中国发展道路,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31](P133)任何质疑与否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性质的言论,均是与中国发展道路背道而驰,更是在走向历史的反面。党的二十大报告主题开宗明义——“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突出表明坚持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正确性、必要性与可行性。报告所涉及的坚持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事业、道路、制度、思想与共同理想等均指向同一个目标,那便是“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推向前进”。[1](P2)

  三是针对历史虚无主义诋毁社会主义中国的现实表现,中国共产党准确把握“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历史规律并坚信共产主义终将实现。在中国近现代历史上,各种西方社会思潮如无政府主义、改良主义、民粹主义等在我国呈现着“你方唱罢我登场”的流动局面,特别是新世纪以来,各种各样“中国威胁论”“中国崩溃论”等错误论调从未中断。在诸如此类的情势威逼下,中国不仅没有崩溃,而且在积极应对中呈现着“风景这边独好”的美景,这便是中国坚定选择社会主义并不断坚持和发展社会主义的结果。习近平指出:“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这是历史的结论、人民的选择。”[27](P110)西方敌对势力企图在旧有中西方道路与制度的优劣势对比中再次对中国施加无端指责的言行均是站不住脚的,“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图景终将实现。实践已经证明,我们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道路上,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也必定在这条道路上不断赢得主动、赢得优势、赢得未来。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反对历史虚无主义的经验

  新时代以来,在党的坚强领导下,在坚持用马克思主义指导实践的基础上,“意识形态领域形势发生全局性、根本性转变”,[1](P10)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实现新飞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光明、越走越宽广,中国人民的自信心、凝聚力与向心力显著增强。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巩固壮大奋进新时代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牢牢掌握同历史虚无主义等错误社会思潮进行决绝斗争的主动权与领导权,务必从实践经验中深化规律性认识。

  1. 守正创新,始终将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作为反对历史虚无主义的理论武器

  中国共产党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作为一项根本制度。习近平特别强调,只有弄懂了马克思主义,才能更好识别历史虚无主义错误思潮的唯心主义本质,更加旗帜鲜明地反对历史虚无主义。新时代以来,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指导下,在深化认识发展规律与充分尊重事实依据的基础上,始终坚持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回击历史虚无主义在历史观与方法论上的错误,即以唯物主义历史观揭示历史虚无主义唯心主义历史观本质;以阶级分析方法、历史分析方法和辩证分析方法批判历史虚无主义孤立、静止、片面的形而上学方法论。此外,针对历史虚无主义反诬马克思主义的秕言谬说,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以事实为依据、实事求是,即以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彰显马克思主义真理力量,以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最新理论成果凝聚共识。由此,不仅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得以巩固,而且也为党领导下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建设提供强大理论支撑。实践证明,只有始终将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作为反对历史虚无主义的理论武器,才能从根本上战胜历史虚无主义。

  2. 固本培元,始终将党的全面领导作为反对历史虚无主义的中坚力量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32](P34)更是反对历史虚无主义本质要害的中坚力量。新时代以来,中国共产党牢牢掌握反对历史虚无主义的主导权,不断在历史教育、文艺工作与新闻舆论等领域“增强主动性、掌握主动权、打好主动仗”。[11](P155)在党的全面领导下,在全党全社会开展的党史学习教育活动中,秉持向历史请教、上好历史必修课、补足历史营养剂的态度,提高了人们识别错误思想倾向的能力;在文学艺术工作领域,始终围绕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给作品注入中国精神的灵魂,创作出大量优秀文艺作品回馈伟大时代,让文艺领域的历史虚无主义无处生存;在新闻舆论工作领域,始终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坚持“党媒姓党”的原则,及时澄清历史虚无主义等错误社会思潮的谬误、晴朗舆论空间、营造健康的舆论环境。实践已经证明,只有始终将党的全面领导作为反对历史虚无主义的中坚力量,才能使意识形态领域斗争取得接连胜利,才能让党的事业薪火相传,不断从成功走向辉煌。

  3. 凝魂聚气,始终坚定历史自信、增强历史主动以更好汇聚起反对历史虚无主义的实践力量

  坚定历史自信、增强历史主动始终是中国共产党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强大精神动力,更是在意识形态领域斗争中驳倒历史虚无主义的强大实践力量。新时代以来,中国共产党始终坚定历史自信、增强历史主动,建构正确历史认知,旗帜鲜明反对历史虚无主义。一方面,始终坚定历史自信就是要教育引导人们树立正确历史观、党史观,特别要注重对青年一代的教育引导。习近平在多次讲话中强调“青年强,则国家强”的理念,要求以科学的理论武装青年、以大历史观的宏大叙事感召青年、以“国之大者”的视野开阔青年眼界,使其不断增强历史自信与文化自信。另一方面,始终增强历史主动就是要坚持正确评价客观历史与汲取历史经验教训。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上的三个历史决议均将唯物史观和辩证法运用于正确评价历史事件、历史人物与及时澄清对党史上一些重大历史问题的模糊认识和片面理解中,切实做到“正本清源、固本培元”。与此同时,中国共产党善于从历史的经验教训中汲取接续奋斗的智慧与力量,正如习近平指出:“我们党对自己包括领袖人物的失误和错误历来采取郑重的态度,一是敢于承认,二是正确分析,三是坚决纠正,从而使失误和错误连同党的成功经验一起成为宝贵的历史教材。”[22](P12)实践充分证明,只有始终坚定历史自信、增强历史主动,才能从根本上增强思想自觉与行动自觉,进而汇聚起反对历史虚无主义的实践力量以创造更加辉煌的历史篇章。

  4. 勇毅前行,始终弘扬“敢于斗争善于斗争”伟大斗争精神同历史虚无主义展开持续斗争

  “敢于斗争善于斗争”伟大斗争精神始终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优良传统与政治品格,更是打赢意识形态领域阻击战、保卫战与攻坚战的制胜法宝。新时代以来,在同历史虚无主义等错误社会思潮进行斗争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时刻将“敢于斗争善于斗争”伟大斗争精神贯穿始终。一方面,始终保持敢于斗争的志气与勇气。纵观习近平在历次重要讲话中引用的古语名言,如“惟其艰难、方显勇毅”“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承平日久、人不知兵”等,均要求我们在和平年代也要永葆革命斗志、筑牢思想防线,对意识形态领域出现的错误思潮,特别是历史虚无主义,要展开动态追踪与及时揭批,并将敢于斗争的精神自觉转化为善于斗争的实践自觉。另一方面,始终保持善于斗争的骨气与底气,持续同历史虚无主义进行有原则有底线的斗争。特别是针对历史虚无主义队伍中的不同人群,要遵循毛泽东提出的关于在和反共顽固派斗争时的原则,“利用矛盾,争取多数,反对少数,各个击破”。[33](P763)实践证明,“得‘软骨病’、患‘恐惧症’是无济于事的”,[34](P83)要多捧“烫手的山芋”。与此同时,针对历史虚无主义不断变换出场方式、叙事方式、传播方式所呈现出的表象、实质与危害要敢抓敢管、敢于亮剑、敢于说“不”、敢于回击,要始终以狭路相逢勇者胜的气概,坚定地同历史虚无主义展开决绝斗争,以期将历史虚无主义的毒瘤彻底剔除。

  注释:
  [1] 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
  [2]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学习习近平同志关于党的历史的重要论述[J].中共党史研究,2013,(9).
  [3]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4] 参见张海鹏,龚云.马克思主义是历史虚无主义吗?[J].红旗文稿,2014,(16).
  [5] 参见尹保云.要警惕什么样的历史虚无主义[J].炎黄春秋,2014,(5).
  [6]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7] 习近平.论中国共产党历史[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21.
  [8]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9] 刘书林.理清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三条主线[J].求是,2014,(12).
  [10] 洪晓楠,顾燕.中共党史研究中的历史虚无主义及其批判[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21,(11).
  [11]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1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8.
  [12] 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13] 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习近平关于总体国家安全观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8.
  [14] 参见杨军,梅荣政.历史虚无主义批判:理论和方法[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5,(1).
  [15] 列宁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16] 习近平在陕西延安和河南安阳考察时强调: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为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而不懈奋斗[N].人民日报,2022-10-29(1).
  [17] 洪晓楠.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2).
  [18] 刘森林,邓先珍.虚无主义:本质与发生[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20.
  [19] 习近平.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
  [20] 毛泽东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21] 刘书林.用史实揭穿历史虚无主义歪曲抗战史的谎言[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5,(11).
  [22] 习近平.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
  [23] 习近平.在中国文联十大、中国作协九大开幕式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
  [24] 人民日报社评论部.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重要讲话精神[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
  [25]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26] 列宁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
  [27]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
  [28] 张海鹏,龚云.马克思主义岂是历史虚无主义[J].求是,2015,(10).
  [29]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30] 习近平.紧紧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在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31]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3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
  [32]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政治建设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
  [33] 毛泽东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34]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4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2.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
赞赏备注
确认赞赏

评论(我来首评..)

大家都在看

热评文章
热点文章
热赞文章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