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40年的垄断资本主义
提要:垄断资本主义可以被视为“实存的新自由主义”,而来自新自由主义学说的“市场崇拜”则是为了支持垄断资本主义。近几十年来,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已经演变为跨国垄断资本主义。金融化进程的各个方面均与垄断资本主义的演变相关。关于集中和市场力量的最新趋势与垄断资本主义的分析是一致的,其与盈利能力和投资也存在着联系。长期停滞的想法一直与垄断资本主义相关,文章根据最近的经济经验重新审视了这种联系。
关键词:垄断资本金融化集中化长期停滞收入分配
作者:马尔科姆·索耶
译者:赵庆杰
全文载于《国外理论动态》2023年第3期
一、引言
考林(K.Cowling)的《垄断资本主义》一书的出版日期,接近于从福特主义、凯恩斯主义、社会民主主义和福利国家的视角来看待产业化经济的时代转移的时期。人们通常从新自由主义、金融化和全球化的角度来看待1980年前后的这一时期。这一方向的转变以1979年英国撒切尔夫人和1981年美国里根的当选为标志,放松管制、私有化和反工会议程是这个新时代的开端。本文考察了大约1980年以来新自由主义、全球化和金融化的演变与垄断资本主义分析之间的关系。垄断资本主义理论经常与长期停滞这一概念联系在一起,笔者在本文中也有探讨。
二、新自由主义与垄断资本主义
垄断资本主义理论将寡头垄断和垄断的产业化资本主义经济视为占主导地位的产业结构,随之而来的是垄断和寡头垄断权力的行使。在并购的推动下,产业集中有明显的上升趋势。对垄断和寡头垄断权力行使的分析,借鉴了产业经济学(理论文献和实证文献,特别是结构—行为—绩效文献)和卡莱茨基经济学(垄断程度)的理论。卡莱茨基(M.Kalecki)假设,(产业层面的)的价格—成本利润率将基于“垄断程度”和更广泛的市场力量。根据勒纳(A.P.Lerner)的研究,价格—成本利润率与需求弹性有关;垄断程度根据需求弹性来解释。然而,卡莱茨基的“垄断程度”的概念以及由此而来的垄断资本主义研究者的分析方法都相当宽泛。在关于结构—行为—绩效(SCP)的文献中,价格—成本利润率与产业集中度、有效的(如果是隐性的)共谋程度以及包括规模经济和广告在内的进入壁垒有关。
沿着上述思路,考林和沃特森(M.Waterson)提出了一个正式的寡头垄断模型,考林在很大程度上借鉴了这个模型。通过非正式的求和,我们可以从行业水平的价格—成本利润率得出整体的价格—成本利润率。更重要的是,价格—成本利润率一方面可以很容易地转化为产出中的剩余份额,另一方面可以转化为实际产品工资。因此,“垄断程度”提供了一种以权力行使为特征的收入分配理论。卡莱茨基等人将这种权力扩大到产品市场之外,包括资本对劳动的权力。剩余包括利润和管理层的报酬,这与一些管理主义文献有一定程度的结合,特别是在管理者被认为有一定权力为自己谋取部分剩余的情况下。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