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眸:八一,我在冀中平原唤军魂


  1927年8月1日的南昌起义,打响了中国共产党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标志着中国新型的人民军队的诞生。1933年7月11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决定将8月1日作为中国工农红军成立纪念日,在瑞金叶坪红军广场举行了历史上第一个“八一”纪念活动。从此,每年8月1日就成为中国工农红军和后来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建军节。

  1970年,我在部队头一回过八一建军节,记得晚上看四川平武文工团慰问演出,第一次听了《心中的歌献给解放军》,陶醉得心潮澎湃。我由一个小学毕业的农村生产队社员,在解放军这所大学校六年半,学会了放电影,学会了画画,更重要的学会了宣传毛泽东思想。我们部队的最高统帅是中央军委毛主席,我们的工程兵司令员是跟毛主席从井岗山走来的开国上将陈士榘,我们的部队长是战斗英雄孙如才,我的战友们都是来自山东、山西、江苏、四川、黑龙江等农村的贫下中农子弟,每当回忆起在巴山蜀水和天山南北度过的六个八一节,便唤起做一个毛泽东时代的战士光荣与自豪!

  1976年仲春,我转业回到家乡冀中平原,在油田钻井队当工人。从此每逢八一,要联系战友们互贺节日。今又八一即到,与一位老战友们聊起军魂这个话题,从古谈到今,谈得最多的是我们自己脚下的冀中大地,因为这里自古是中国南北交锋的战场,农耕文明和游牧文明在这里交汇。这里的老百姓平时为民,战时为军的历史传统代代相传。许多村庄以营为名保留至今,如我家乡南皮县为什么叫皮?是秦代造铠甲故而得名。县里七十二个拨,八十二个屯,都是当年屯兵的军营,各个历史时期留下的战争遗迹到处都是,大大小小的战斗无计其数,飘荡着多少军人的游魂!我在几十年的文艺创作采风中,走遍了冀中平原,最令人叹为观止的是那场一手拿锄头,一手拿枪杆,全民皆兵打鬼子的人民战争,一寸土地一寸血,人民军队的“军魂”无处不在。今把与老战友所谈整理成文,名曰:我在冀中平原唤“军魂”。以此纪念第96个八一建军节,纪念人民军队的缔造者、伟大领袖和导师毛主席诞辰130周年。

  保定军校门口铸有两个巨大的鎏金大字“军魂”,路人皆见。这所军校的缘起,是光绪二十六年七月二十一日,八国联军打进北京,疯狂的攻入紫禁城,这天夜里,天安门广场尸横遍地,火光冲天,首都沦陷。10月12日,法、德、英、意四千余远征军杀向保定,10月16日,直隶总督廷雍按李鸿章的吩咐,敞开城门,率众举白旗欢迎,并准备了厚礼献四国联军,但联军总指挥盖斯里不买帐,将直隶总督廷雍、守尉奎恒,参将王占魁等被五花大绑,四国联军将校耀武扬威地坐在直隶总督大堂中央进行“国际审判”,然后押至城南凤凰台,砍下人头悬挂示众。后来新任直隶总督袁世凯没敢在保定督署举行就任仪式,而是屈就在小小的高阳县衙举行,这是旷古未有的奇耻大辱!袁世凯调来手下的干将冯国璋来保定筹建将弁学堂,要他尽快培养出有近代军事知识的教官和士兵,以血国耻。冯国璋吸纳西方军事科学,把中国的军事教育推到近代化的历史高度。这所军校后来共办了九期,1923年停办。培养出将军1600名,军官11000名。其中有吴佩孚、蒋介石、唐生智,傅作义、刘文辉、白崇禧、陈诚、顾祝同、张治中、薛岳、马步芳、叶挺等历史人物。这些人的名气都挺牛,能代表中华民族的军魂吗?我不否认保定军校超黄埔,半部中国近代史。但冠以“军魂”需要斟酌。军魂的内涵十分丰富,至今没有一个确切的定义。“中国军魂”的真正含义是什么呢?我带着这个疑问,在一望无际的大平原上寻军魂。做为当年的解放军战士,我要寻找自己曾经当过战士的解放军军魂。

  自从电视剧《亮剑》热播之后,自上到下形成另一个共识,认为“亮剑精神 ”是人民军队的军魂。不否认,人民军队确实有敢于亮剑的精神,但构成人民军队军魂的绝不止是亮剑精神。中国古代的侠士都有舍生忘死的亮剑精神,有人说“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千古绝唱是中华民族英雄主义的源头,有人说日本的武士道也是亮剑精神,用这种狭义的亮剑精神来概括人民军队的军魂,那是对人民军队军魂的蓄意淡化。《亮剑》里一字不提毛主席抗日游击战略和八路军的政治方向,避开人民军队的军魂,鼓吹个人英雄主义,所以,无法达到《沙家浜》的郭建光、《智取威虎山》的杨子荣、《平原游击队》的李向阳那些艺术形像的高度,不能给人艺术的滋养,只能是个迎合娱乐时代的开心笑料。不至一个《亮剑》,这些年文艺创作被金钱绑架了,军事题材的作品虽数不胜数,军魂安在哉?

  八年前,我采风开国将军刘秉彦、旷伏兆当年生死之约的雄县米家务,到后来的蠡县、清苑、肃宁、孟村、河间、安平等一路追访,《平原枪声》声犹在耳,《烈火金刚》又浮眼前。观任丘一座没有墓碑的红军墓、看容城那片八路坟、听《抗日战歌》、记老八路后人的倾诉……日月如梭,寒来暑往,直到今年五月走进雄安淀南的北冯村,终于找到了人民军队在冀中的“根脉”和“魂”。

  “七七事变”,毛主席敏锐地觉察到冀中平原的战略意义,提出”到河北去,到抗日最前线去。””将正规军转变为游击军,将运动战转变为游击战。”[1]但战友们大多认为这是一种倒退,希望在红军接受改编之后,做为国家的正规军到战场上和日寇真刀真枪的干一干,成建制地歼灭日军,在无险可守无山可依的平原上难以打游击战。还有些同志过于看重国民党有二百万正规军的力量,也有认为苏联出兵会迅速结束战争的幻想。毛主席力排众议,找来在抗大第二期学习的河北籍红军团长孟庆山,亲自谈话面授机宜。要求他抢在日军占领冀中之前,在千里大平原上,发动群众建起一支游击军,演绎出一场“村自为战、人自为战、无处不战、无时不战”的人民战争。

  孟庆山带着毛主席的信任和期望,一路历经风险,只身潜入冀中平原。这位手中没有一兵一卒的中央特派员,在保定与保东特委书记张君和负责军事的侯玉田见面后,于1937年8月5日来到安新县北冯村,开办了四期军事训练班,传授毛主席抗日游击战略和战法,200多学员像种子般迅速撒在冀中的土地上,在日寇占领保定之前,建立起河北游击军,孟庆山任司令员。

  九月十六、十七日,日军飞机连续袭炸保定市区和铁路沿线,九月十八日夜,国民党的军队和河北省党部、省和各县政府全体人员,携眷属及贵重物品弃城南逃。国民党逃了,共产党来了,孟庆山率部迎头痛击踏入冀中的日军。他听说献县回民同胞在袭击日军运输队,遂找到首领马本斋,将他们编为河北游击军回民教导总队。又将博野张仲瀚组建的三千河北民军编入河北游击军。仅一个多月的时间,游击军与敌军进行大小战斗百余次,威震华北。短短数月,冀中各县各色的武装力量,纷纷向共产党的河北游击军大旗靠拢,这支部队很快已拥有3个师、12路军、3个直属团、1个游击师的兵力,达到了7万人。以白洋淀为起点,不断向日伪军发动进攻。组织两万兵力大战河间,日军指挥官望着窗外满天飞啸的“起花炮”,意为是从苏联运来了新式武器,仓惶弃城撤出。

  毛主席在延安从日军天津广播电台获悉“皇军山本联队在河间与敌首孟庆山部十万余人激战”的消息开怀大笑,这一成功战例,让人们一下子就理解了毛主席关于抗日游击战略的布署。毛主席把过去在抗大课堂上讲的,结合冀中游击战的成功战例,夜以继日地写作着腹稿已成的文章,窑洞天太冷,双脚伸到火盆旁,棉鞋竟烤着烧疼了脚丫子才发觉。经过8天9夜的呕心沥血,写出5万余字的《论持久战》初稿,这一高瞻远瞩,震古烁今的人民战争的理论,粉碎了日本帝国主义自甲午战争以来妄图灭亡中国的幻想。周恩来激动地叹道:主席的这五万字救了整个中国啊![2]

  孟庆山跃马扬鞭,奔驰在千里大平原,在白洋淀成立水上游击队,县委书记侯卓夫给起了个好听的名字叫雁翎队。

  孟庆山在清苑推行地道战,村与村户与户地道相连,建起指挥部、医院、电台、伙房、仓库等军事设施,在一马平川的大平原上建造可守可攻的地下长城!

  1937年10月14日,半年前已秘密入党的吕正操率国军619团在晋县小樵镇学校教室召开全团官兵代表会议,经过表决,决定甩掉国军53军番号,改称人民自卫军抗战。孟庆山将五百人分配到人民自卫军补充兵源,却一批又一批跑回来了,实在适应不了旧军人的生活。孟庆山找吕正操要求自卫军成立政治部,加强做革命军人的教肓。

  1938年5月4日,河北游击军与人民自卫军在安平合编为八路军第三纵队,吕正操任司令员。冀中抗战跃向新局面。

  八路军120师来到冀中,加速了冀中部队的现代化、八路军化。孟庆山挑选出游击军最早的一批种子一万一千游击骨干加入120师。120师凯旋时,贺龙对来送别的孟庆山动情地说:燕赵自古多英雄豪杰,今有这么多抗日好儿郎加入八路军,这大多来自河北农村。十个月前,我率8277人挺进冀中,今补充发展到47991人,扩大了5倍多。这就是人民战争的力量。

  为什么孟庆山孤身一人,千里走单骑,能在冀中把延安的火种点燃起来迅速地星火燎原?因为他身上有红军的“军魂”。他十五岁给地主打长工,因手被他家大少爷掰坏了,干不了活被解雇了。为谋生计,投奔天津堂叔家,找了个纱厂当工人。四年后,因讨要工钱,几个带头的失手把厂长砸死了。他逃到北京,正碰见冯玉祥的部队招兵就当兵了。从此南征北战,直到宁都起义,周恩来同志把他拉到毛主席面前,介绍说这是冯玉祥手枪队的队长孟庆山,毛主席高兴地握住他的手,热情地说以后可大有用场了。后来孟庆山在中央苏区多次战斗中,受过六次伤,是个二等甲级残废军人,九死一生走过了二万五千里的长征。毛主席在千军万马中挑选了抗大二期学员孟庆山做为红军到河北抗战的开路先锋,可见是多么信任这位久经考验意志如钢的共产党员。毛主席在延安运筹帷幄,孟庆山在冀中决胜千里。孟庆山果不负领袖的期望,以枪杆子作笔,大平原当纸,每个村都是兵营,每家每户都是战斗单位。男女老少齐上阵,全民皆兵,人人参战。毛主席首次在军事理论上提出的人民战争理论在冀中平原成为气壮山河的真实画面。冀中平原从此注入了人民军队的“军魂”。在抗日战场上出现了英雄马本斋等无数为了抗击日本侵略而牺牲的优秀的人民战士。打出了一个51个县,近千万人口的敌后抗日根据地。中国共产党由此争取到民族革命战争的领导权,挥师东进。

  冀中平原有了人民军队的“军魂”在解放战争中,军民浴血奋战,在第22个建军节的这一天,1949年8月1日,河北省人民政府正式成立,省会在保定市。成为夺取全国胜利巩固的大后方,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尚未成立之前先建省,绝无仅有的创举是冀中军民的骄傲!

  冀中平原有了人民军队的“军魂”,多少冀中儿女奔赴抗美援朝战场,《英雄儿女》中王芳的原型解秀梅,(高阳县于堤村人)她是154名一等功臣中唯一的女战士。

  冀中平原有了人民军队的“军魂”,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涌现出无数个雷锋,“遍地英雄下夕烟”。

  今天是第96个八一建军节,我在大平原上寻“军魂”,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有古代的军魂,现代的军魂,当代的军魂。最伟大的当属“八一军魂”,它生于南昌、立于井岗山、行于长征路、兴于抗战、强于百万雄师过大江。雄于跨过鸭绿江,盛于千万个雷锋在成长的毛泽东时代。这是一支毛主席亲手缔造的人民军队,“人民”二字是区别于所有剥削阶级军队的本质区别。

  自古每当战争打起来,上战场卖命的都是乡下穷人的孩子,去杀百里千里万里远的穷人孩子,而富人的孩子因有钱可继续做官和经商。当战争结束,胜利的将军举起盛满了士兵鲜血的美酒,富人们数着赚了多少钞票,穷人去寻找孩子的坟墓或遗骨。几千年的战争史到了毛主席这里翻篇了,他号召穷人为自己的土地而战;为自己翻身做主人而战;为自己的永久幸福而战;战斗出一个天下无穷人的共产主义新世界!人们听懂了,就汇成了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人民军队的指战员都是苦大仇深的工农子弟,老百姓看到自己的队伍来到面前,“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3]“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人民军队的唯一宗旨”[4]这就毛主席亲手缔造的人民军队的“军魂”。

  做为一名冀中人,我为冀中的“军魂”而自豪,忆当年,正定的赵子龙匹马单枪大战长板坡千古留名,有次接到进攻军令时手上只有20个兵,战斗结束时已攻下了十座城池,多了2万兵,增了三千匹马。到后来赵子龙的家乡又出了个孟庆山,无一兵一卒,仅带来了毛主席的战略布署,带来了红军的“军魂”,所到之处,从者如云,十万大军名扬天下。昔日的赵子龙为主子刘备夺江山冲锋陷阵,而红军团长孟庆山为人民打天下一马当先。建国后,毛主席在怀仁堂授勋现场唯一对接受勋章的孟庆山发声:“你是河北的孟庆山吧?”“那怎么会忘记呢?你在冀中有十万大军啊”!这十万大军把人民军队的“军魂”遍布了冀中。萧瑟秋风换人了间,若问“军魂”今何在?在《三大纪律八项注意》里,在《为人民服务》里,在“三八作风”里,在老百姓经久不息的“人民战争就是那无敌力量”的红歌里,在《解放军进行曲》里,听:向前!向前!向前!我们的队伍向太阳,脚踏着祖国的大地,背负着民族的希望,们是一支不可战胜的力量。我们是工农的子弟,们是人民的武装,从无畏惧,绝不屈服,英勇战斗,直到把反动派消灭干净,毛主席的旗帜高高飘扬……

  今天是第96个八一建军节,我在大平原上寻“军魂”,发现抗战期间,国民党军队从1939年至1945年,至少有99名国军高级将领率部投敌,不包括汪精卫等“文人”,这些投降将军让保定军校门口特书的“军魂”黯然失色。同时向敌军投降的共产党军队最高将领是冀鲁边军区司令员邢仁甫,此人不是红军也不是抗大学员。是河北省盐山县冒出来的投机分子。我查了又查,没查出一个抗大学员投敌。因为“抗大是培养抗日铁军骨干的学校”[4]。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有红军的“军魂”。我由此联想起“十八大”之后,解放军中被糖衣炮弹“阵亡”的百余名将军已超过99名投敌的国军将军,其中还包括两名位居军委主席之下的上将副主席。他们没倒在战场上,纷纷倒在改革开放的春风里!人们不禁要问,目前还没有被揭露出来的腐败将军有多少呢?想到此心头猛的一震,如果明天战争来临了,会不会打破当年国民党投降将军的记录呢?2021年7月20日 百家社评发文分析,当年天下无敌的解放军已经彻彻底底的换了人,战士已经换了不知道多少批了。从中越反击战到现在40多年没打仗了,现在还能天下无敌吗?文章提出的疑惑也是我们老兵的担忧,这些年,这么多为逐利而疯,为争利而狂的将军们丧失了“军魂”,岂能带出有“军魂”的兵?没有“军魂”的兵还会出现为了新中国舍身炸碉堡的董存瑞吗?还会出现为了胜利向我开炮的王成吗?还会出现共产主义战士雷锋吗?思之极恐。今天的民心与“军民团结如一人,试看天下谁能敌”的毛泽东时代已发生了很大变化。因此,军民们都在心急如焚地寻找共产党人的初心,呼唤人民军队的军魂!

  我在“河北游击军”的发生地北冯村“雄安新区第一个党支部纪念馆”里看到,毛主席派孟庆山来此办第一个游击训练班的史实被虚无了,在展牌末尾不起眼的地方,排在保定老调剧团团长王贯英等六人之下,才有一张孟庆山巴掌大的照片和不足百字的简历,连“河北游击军”这五个字都没写。因开国上将吕正操的夫人刘莎是这个村的,有上将在上,少将孟庆山也就无足轻重了!

  我走进肃宁万里红色小镇一二零师挺进冀中抗战指挥部纪念馆,发现对孟庆山和在肃宁孔家大院的“河北游击军”司令部没有一字介绍,望个馆里就没有孟庆山这三个字,吕正操的大照片和迎壁上题字却非常醒目,孟庆山这个延安来的火种不见了。

  我在河间冀中烈士陵园看到,花丛中立有贺龙、吕正操、黄敬等塑像,没有孟庆山。冀中革命先烈纪念馆里略去了河北游击军开创冀中敌后根据地,直接把人民自卫军列为第一支共产党抗战队伍,那毛主席派孟庆山来建立的队伍不见踪影了!

  冀中各县的党史馆、抗战纪念馆我大多都转过,感到从布展的前言到结束语,除人名和简历不同,其余都如一个模子印出来的,摆设和色调大多雷同,都很豪华。一般都是按着后来的职务高低排座次,这不符合历史本来面目。也有驴唇不对马嘴的,如任丘第一个共产党员戴培元是在洛阳旅馆被吴佩孚的部队冲进暗杀的,却弄成一个戴铁镣,锁铁链,锁住双脚和双手,锁不住雄心壮志冲云天的李玉河。起不到应有的感染作用,倒成了笑料。有些馆里的雕塑和腊像粗制滥造,让人看了不舒服,何谈艺术感染力。党史馆里应该有党魂、抗战纪念馆里应该有军魂、村史馆里应该有村魂、国魂。这些英魂是要通过一些有代表性的灵魂人物来表征的。孟庆山无疑是冀中人民战争的“军魂”之一,我们应该把他从历史的烟尘里拉出来。

  在我见过的冀中各纪念馆中,除安平“中共第一个农村支部”纪念馆给予了孟庆山客观公正的展示,其余各类纪念馆,大多或淡化或避而不提,这不公允啊!现在提起冀中抗战,言必吕正操。说他举起第一面抗日大旗,“在冀中创建了第一支抗日武装,创造了平原游击战争史上辉煌灿烂的一页。”[5]这颠倒了历史,以讹传讹造成的模糊影响不可低估。事实上先有毛主席派孟庆山到冀中建河北游击军在先,才有了吕正操人民自卫军后来者居上。孟庆山给冀中带来了毛主席的战略,带来了红军的“军魂”,诠释了毛主席抗日游击战略和人民战争思想理论。一个又一个成功的战例,为毛主席写出《论持久战》的初稿提供了参考,《论持久战》的政治哲学、文化哲学和军事科学的价值筑起人类战争史上的不朽之作!做为世界十大军事名著之一,深刻地影响了人类历史的进程。如此重要的历史事实,为什么要用“橡皮”随意涂改呢?

  造成这种历史虚无何至冀中,其原因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当年参与指挥淮海战役的谭震林1978年到徐州参观“淮海战役纪念馆”,对他人篡改历史的行为感到不满,临走丢下一句“贪天之功,无耻之尤。”杨成武将军也表示过类似的意见“这个问题要戳穿,谁都知道,淮海战役从头到尾,整个的都是毛亲自指挥的。在前线工作的有刘伯承同志等许多人,有广大群众的努力,怎么能说是他一个人的功劳呢?”[6]这种史馆造假的不正之风长此以往,给红色文化带来的危害是相当严重的。二十届中央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司令员李桥铭上将,早在2014年建军节前后,在环球时报和解放军报分别发表的一篇雄文,让14亿中国人深陷沉思之中!文中写道“一个唱歌的跳楼十多年了,有人忘不了;一个艺人找个小三,那么多人关注。而那些离我们时间最近、地域最近的战争和英雄却鲜有人提及……站在‘八一’军旗下,反思当下青年之现状,我忧心如焚。”“一餐饭,一次座谈成了纪念‘八一’的全部,我不知道像这样的‘八一’还在多少地方重复着?”这些振耳发聩的发问,是对军魂的真切呼唤!

  而今美、日及国内外反动派们,亡我之心不死,他们不怕解放军现代化,就怕解放军毛泽东思想化。所以,对毛主席恨的要死,怕的要命。他们妄图对创造出人民战争的中华民族实行拔根断源式毁灭。因此,我们需要对毛主席持久战、游击战的军事理论的再学习、再认识。我们的军队现在仍然需要孟庆山这样的“军魂”回归冀中,壮我中华。鉴此,我建议有三:一、学界有责任将冀中抗战这一模糊的历史片断深度挖掘还其真相;二、各市县政府宣传部门有责任对有关抗战资料严格审察,去伪存真;三、冀中各展出单位有责任以翔实资料发挥其教育功用。

  这就是我一个退役多年的皓首老兵,在我家乡冀中平原,寻找“军魂”,呼唤“军魂”。谨以此文,纪念第96个“八一”建军节,缅怀人民军队的缔造者、各族人民伟大的领袖和导师毛主席诞辰130周年!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
赞赏备注
确认赞赏

评论(共4条)

大家都在看

热评文章
热点文章
热赞文章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