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四长:毛主席当年咏雪抒怀的地方

2023-12-25 525 0
作者: 陈四长 来源: 红歌会网

  1978年早春,我去陕北的清涧县采访,慕名拜访了毛主席1936年率军东征时住过的袁家沟。这个村子不大,出过四位省委书记。毛主席在袁家沟住了半个来月,写下那首脍炙人口、气势磅礴的诗篇《沁园春·雪》。过后,我写了一篇散文《写在“雪”的故乡》,发在1981年第12期《山东文学》。在毛主席诞辰130周年之际,我将这篇旧作做了一些文字修改,重发于此,表达对毛主席老人家的缅怀。

附:散文《写在“雪”的故乡》

  中学时代,当我第一次读到毛主席气壮山河的诗篇《沁园春·雪》时,一下子被诗中那气势磅礴的激情和精妙宏大的构思深深地震撼了。我也曾不止一次地憧憬过那山舞银蛇、原驰蜡象的北国雪景。它,在我们祖国的什么地方呢?

  前年春天,一个偶尔的机缘,我访问了毛主席当年咏雪抒怀的地方。

  时值早春二月,一场大雪初晴,陕北的山山岭岭,村寨农舍,还是一片银白世界。山谷里窜出来的凛冽的寒风,在雪地里打滚,不时抖落远远近近一树树盛开的“梨花”。我和清涧县委的老辛同志,从高杰村公社出发,沿着蜿蜒曲折的山路,整整走了一个早晨,来到距黄河只有十多里的袁家沟。

  这是陕北高原一个普通的农村,村子不大,风景却十分秀丽。一条逶迤伸展的山梁,从村前一直伸到后山,乍看上去,像一条横卧的长龙。因而,老辈人给它取名叫龙虎山。站在龙虎山上眺望,两股清流从后山湍急流出,到龙虎山嘴汇成一股,奔流着,欢腾着,向前沟涌去。全村百多户人家,差不多全散居在大沟两旁的山坡坡上。当年毛主席率军东征时,曾在这里住了半个来月。

  从那阵算起,40多个年头过去了。40年,有多少个日日夜夜,可村子的老人还记得,毛主席来袁家沟的日子,是1936年的农历正月十三。

  那天傍晚,庄稼人刚吃罢下午饭,三三两两地蹲在崖畔上抽旱烟、拉家常。忽然,浮山上喊过话来,说前沟里来了一支队伍。

  这是一支怎样与众不同的队伍啊!

  衣裳七长八短,各色各样,灰的、蓝的、黑的,啥颜色都有。到村后,不进老百姓的窑洞,却抱个大枪,整整齐齐地坐在院场里休息。

  怪!真个怪!庄稼人稀奇地议论起来了。几十年来,在他们眼里,“兵比虎狼狠、官如蛇蝎毒”。大前年,也是春节刚过没几天,国民党队伍来了一个连,进村后,抓母鸡,翻箱柜,连老百姓的门板、炕席都烧光了。可眼前这队伍,多规矩呀!村里一些出过远门、经过世事的能人,心里头估摸着:年前听说陕北来了中央红军,敢情这就是红军吧。

  庄稼人经过比较和鉴别,肯定了各自的看法,他们的恐惧和不安,顿时烟消云散。躲在山后的老汉后生、婆姨女子,流水般地回到村里。忙着给战士们并窑,打扫地方,招呼亲人们喝水吃饭,真比逢年过节还要热闹。

查看余下67%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赞赏备注

长按二维码打赏

评论(我来首评..)

返回文章
登录
默认表情
添加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

大家都在看

热评文章
热点文章
热赞文章
0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