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和马克思主义的故事,从《湘江评论》开始

2023-12-27 172 0
作者: 姜媚 来源: 红网时刻

  这个冬天,年轻人重新爱上了围炉煮茶。

  炭炉火光,茶烟袅袅,循着时间的轨迹,一百多年前的中国大地上,也有这样的围炉畅谈。

  1921年1月1日,一场大雪封住了长沙城,潮宗街文化书社里热气腾腾,一个“学生社团”召开了新年大会,讨论社团今后的走向,即改造中国与世界的方法和目的。

  28岁的毛泽东是大会的牵头人,他在发言中比较了社会民主主义、无政府主义等方法,认为“激烈方法的共产主义,即所谓劳农主义,用阶级专政的方法,是可以预计效果的,故最宜采用”。在这次会议上毛泽东何叔衡等12人赞成布尔什维克主义,并表示了对共产主义的信仰。

  实际上,就毛泽东个人来说,这条信仰之路的最早一块基石,是在《湘江评论》 中奠定的。

192.jpg

修业学校里的《湘江评论》主题雕塑。

  湘江爆款横空出世

  1919年4月6日,毛泽东回到长沙,成为修业学校的一名历史老师,工资不太高,但能让他“更加直接地投身到政治中去”。

  半年的北漂生活,让毛泽东眼界大开,许多新思想新见闻充斥于胸,只待摩拳擦掌。

  一个月后,五四运动爆发,震动全国各地。

  身处湖南的毛泽东积极响应,他与何叔衡等人改组湖南学生联合会,发动学生总罢课和游行活动,与当时主政湖南的皖系军阀张敬尧发生激烈冲突。

  毛泽东感受到急需一份报刊发出自己的声音。1919年7月14日,《湘江评论》如一声惊雷,给湘江两岸带去了浩浩荡荡的新思想浪潮。

QQ浏览器截图20231226142306.png

《湘江评论》创刊号。

  这是份四开四版的小型报纸,主要以评论为主,采用全白话文写作。

  发行的一个多月期间,《湘江评论》共刊发86篇文章,毛泽东一人便供稿40篇。这些文章紧跟时事热点,有愤然要求北洋军阀释放陈独秀的营救通讯,有讽刺揭露巴黎和会分赃内幕的辛辣锐评,也有歌颂俄国十月革命的呼号长文。他的时评文字,犹如一把尖刀,尖锐地刺向那些陈旧的、充满腐烂气息的封建传统。他的声音是呐喊、是怒吼,更是思想,令人心潮澎湃。

  《湘江评论》像一缕独特的思想曙光,照亮了被时代黑幕遮蔽的湖南。

  26岁的毛泽东,尽管办报艰辛,经济窘困,但他的思想进入了极其活跃的狂飙突进时期。

  思想的“大杂烩”

  20世纪初的中国,社会演变之迅速让人眼花缭乱,各种新思潮流星赶月似的变化,即便是社会变革的推动者,也难以适应。各种思想搅和在一起,此一时彼一时,成为了世纪的社会思想特征。毛泽东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成长,这时他的思想“成为自由主义、民主改良主义、空想社会主义等思想的大杂烩。”

查看余下53%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赞赏备注

长按二维码打赏

评论(我来首评..)

返回文章
默认表情
添加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

0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