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叫“人民大会堂”?

2021-09-06 5774 4
作者: 红色文化网 来源: 红色文化网

1.jpg

  毛泽东观看人民大会堂设计方案

  人民大会堂是为迎接新中国成立10周年而兴建的首都十大建筑中规模最宏伟的一座。

  1959年9月9日凌晨,毛泽东主席来到建筑工地视察,将这座建筑命名为“人民大会堂”。从此,人民大会堂肩负着伟大的历史使命,正如毛泽东所希望的那样,成为了造福于人民的议政大厅。

  建大会堂是毛泽东的夙愿

  早在延安时期,1945年在延安杨家岭中央大礼堂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伴随着庄严的国际歌声,毛泽东环视着这座只能容纳几百人的礼堂说道:将来革命胜利了,一定要建一座能够容纳一万人开会的大礼堂,使党的领导人能够和群众一起共商国家大事。

  新中国成立后不久,毛泽东又提出要建一座万人大礼堂的想法。在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毛泽东还问当时的建筑工程部部长刘秀峰:完全用我们自己的力量,能不能盖起一座万人大礼堂?

  1958年3月,在成都召开的中央工作会议上,毛泽东在谈到北京城的改建问题时,更是明确提出了要在北京建万人大礼堂的设想。

  1956年,我国提前完成了第一个五年计划,中国共产党在全国各族人民心目中有着极高的威信,广大人民群众渴望能直接听到党中央的声音。从此,便酝酿在北京建设一个大型的礼堂,以供党中央开会使用。这个呼声到1958年时更加高涨。1958年7月,北京市规划局派人专门去莫斯科考察,准备筹建一座能够容纳万人的礼堂。

  1958年8月,毛泽东在北戴河的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决定实现这个梦想。中共中央作出指示,为庆祝建国十周年,中央设想在北京建一批包括万人大礼堂在内的国庆重大建筑工程,这些重大建筑必须在1959年国庆节时投入使用。这些工程还有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民族文化宫、全国农业展览馆等。

  万人大会堂从设计一直到完工,中央政治局的领导同志都非常关心工程的进展。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都倾注大量心血。周恩来多次强调“人民是主人”的设计思想。

  中共北京市委第一书记兼市长彭真和第二书记刘仁,根据改建天安门广场的需要和毛泽东的心愿,多次指示北京市城市建设委员会要做好改扩建天安门广场和建造万人大礼堂的准备。1958年9月8日,中共北京市委书记处书记、北京市副市长万里向在京的设计、施工单位的专家作动员报告。他指出,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作出了明年要大规模地庆祝建国十周年、展现我国各方面成就的决定。届时将邀请外宾和华侨来参加国庆活动,需要建设万人大会堂和5000人的大宴会厅以及居住的宾馆等重点工程。

查看余下74%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赞赏备注

长按二维码打赏

评论(共4条)

返回文章
默认表情
添加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

大家都在看

热评文章
热点文章
热赞文章
4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