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六二六”指示催生的温暖记忆
58年前的今天,毛主席针对农村医疗卫生的落后状况,指示卫生部“把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到农村去”,为广大农民服务,解决长期以来农村一无医二无药的窘境,保证人民群众的健康。这就是著名“六二六”指示的由来。
“六二六”指示发出后,全国农村合作医疗蓬勃兴起,赤脚医生队伍茁壮成长,一大批城市医院医生奔向山区农村。到1975年底,全国有赤脚医生150万人;生产队卫生员、接生员390多万;军队以及城市医疗机构组织下乡巡回医疗110万人次。合作医疗以最低的成本获得了满足农民基本医疗需求的最高效益,因此,被世界卫生组织誉为“发展中国家群体解决卫生经费的唯一范例”,并倡导在发展中国家推广“中国模式”。
赤脚医生肩背小药箱、风雨无阻访病送医,小小药箱里,装有听诊器、温度计、针剂青霉素、常用药片和针灸包。做赤脚医生,不为赚钱,和社员一样记工分。在农村医疗合作制度中,农村社员每次只要花5分钱,就能享受免费医疗,无论是看病还是药费全免。
“六二六”指示催生着农村医疗卫生面貌巨变。赤脚医生、农村合作医疗,这时代的新生事物改变着中国农村。建国时人均寿命仅为35岁,到1978年人均寿命为68岁,超过了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不可否认,这是20世纪中国最温暖的社会集体记忆之一。
“六二六”指示源自毛主席对广大人民群众健康的关心和对官僚主义作风的深恶痛绝。青年一代可能不太了解,这里重温一下老人家说了些什么吧:
“主要在实践中学习提高,这样的医生放到农村去,就算本事不大,总比骗人的医生与巫医的要好,而且农村也养得起。”
“脱离群众,工作把大量人力、物力放在研究高、深、难的疾病上,所谓尖端。”
“对于一些常见病,多发病,普遍存在的病,怎样预防,怎样改进治疗,不管或放的力量很少。”
“尖端的问题不是不要,只是应该放少量的人力、物力,大量的人力、物力应该放在群众最需要的问题上去。”
“把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到农村去嘛!”
如果说医改是一道世界难题,中国共产党人早在上世纪就有了完美答卷。在毛主席眼里,医疗卫生不只是技术进步因素,更有一个“为谁服务”的问题;医疗卫生不仅仅是一般的民生,而是关系到党的宗旨和执政方向的重大问题。以人民之心为心,治病救人,发扬革命的人道主义,不把救死扶伤看成是一门生意,难题就有解。如果热衷于把逐利性的资本引入医疗体系推进产业化只能缘木求鱼。医疗领域的基本服务、适宜技术、普遍服务、预防保健、全科医生等,公益性强,且不盈利,政府要有担当地增加投入,“短板”才有望补上。
又逢“六二六”,感慨系之,切望年轻的医疗卫生健康工作者、党政工作者对这一段党史多一些了解。
【文/余迅,本文为作者向红歌会网原创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