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黎平:理直气壮地为知青运动正名

2023-07-03 2331 0
作者: 张黎平 来源: 昆仑策网

1.jpg

  谨以此文,献给我初心中的党诞辰102周年,愿我们的党永远不忘初心,永远不改变颜色。——山西 张黎平

正确认识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历史意义,

理直气壮地为知青运动正名

——关于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有关历史佐证

  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走与工农相结合的道路,不仅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涉及千家万户的一场声势浩大、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更是中国共产党一贯主张。但对一件影响重大的历史事件,各种不同的人总会站在各种不同的立场,发出各种不同的声音。为此,有必要正本清源,以事实为依据,对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全部历史进行一次全面回顾。

2.jpg

  

  知识青年走与工农相结合的道路,是毛主席一贯所倡导的人才培养道路,而绝不是所谓“文革”的产物

  知识青年走与工农群众相结合的道路,是毛泽东思想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指导思想的最早提出,可以追溯到抗日战争时期。1939年5月4日,毛主席在延安举行的纪念五四运动20周年大会上,发表了《青年运动的方向》讲话,讲话指出:“看一个青年是不是革命的,拿什么做标准呢?拿什么去辨别他呢?只有一个标准,那就是看他愿意不愿意、并且实行不实行和广大的工农群众结合在一块。愿意并且实行和工农结合的,是革命的,否则就是不革命的,或者是反革命的。他今天把自己结合于工农群众,他今天就是革命的,但是如果他明天不去结合了,或者反过来压迫老百姓,那就是不革命的,或者是反革命的了。”为此,毛泽东认为“与工农相结合的道路,就是革命的道路,就是改造旧世界,建立新世界的必由之路”【1】。并且,毛主席身体力行,让自己的儿子成为走这一道路的带头践行者。1946年,为了让从苏联回来的爱子毛岸英适应中国革命的环境,了解中国的真正国情,毛主席把刚从苏联回国的毛岸英送到农村,拜当时最有名的延安劳动模范吴满有为老师,去当农民。主席对毛岸英说:“虽然你在苏联的大学毕业了,但是你学的只是书本上的知识,你还没有上过中国的‘劳动大学’,因此我希望你能够去农村拜农民为老师,在这所农村大学里,你能学到之前课本之中学不到的很多知识,你看好不好?” 毛岸英深知父亲的良苦用心,服从了父亲的安排,直到手上磨出了老茧,才从“农业大学”毕业。

3.jpg

  新中国成立后,鉴于国内外的政治经济形势,毛主席一直关注着中国青年的发展方向。1955年,毛泽东在看到许昌地委报送的《大李庄乡合作化规划的经验》材料中,谈到郏县大李庄、邱庄、吴堂、杨庄四个村的7名初中毕业生和25名高小毕业生(这在当时也算是知识分子了)回到村里参加农业合作社,有效地解决了合作社缺乏会计和记工员的问题时,敏锐地捕捉到培养社会主义建设时期革命事业接班人的一条极佳途径,于是批示道:“这也是一篇好文章,可作各地参考,其中提到组织中学生和高小毕业生参加合作化的工作,值得特别注意。一切可以到农村中去工作的这样的知识分子,应当高兴地到那里。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在哪里是可以大有作为的。”【2】此后“广阔天地,大有作为”,成为影响整整一代人的口号。

查看余下86%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赞赏备注

长按二维码打赏

评论(我来首评..)

大家都在看

热评文章
热点文章
热赞文章
0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