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善解人意不辞辛劳,奖状词因人而异满堂欢笑
毛泽东有一个特点,善解人意。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他会注意观察和换位思考。若发现身边的人有正当的心愿却不好意思开口时,多有热情主动的行动。
一个事例,可谓经典。
有人回忆,那是1943年初,毛泽东在延安参加了中共中央西北局的一个会议,并接受了一个申请——为二十多位获得“生产英雄”荣誉称号的干部题写奖状,一人一张。
按常理,毛泽东只要在每份奖状上题写“生产英雄某某某”、加上自己的签名即可。毕竟,领袖亲笔题词的奖状,够分量了。但是,毛泽东从战友们的眼神中看到一种渴望,不要千篇一律,要有点特别、有点个性化的东西。
因此,尽管没什么人提出要求,毛泽东还是静下心来,细心地为战友们题写奖状。这里,他首先认真地阅读了表彰对象的事迹报告,对每个人的出色表现有了切实的了解。然后,以精简语句归纳和提炼出每个人的突出亮点,作为题词的独特内容,并在题词下面加上自己的签名。
例如:
王震,“有创造精神”;
马文瑞,“密切联系群众”;
何维忠,“切实朴素,大公无私”;
黄静波,“坚决执行党的路线”;
杨林,“坚决执行党的政策”;
刘秉温,“善于领导群众”;
惠中权,“实事求是,不尚空谈”;
刘建章,“合作社的模范”;
王世泰,“忠实努力,不夸不骄”;
马锡五,“一刻也不离开群众”;
王维舟,“忠心耿耿,为党为国”;
任成玉,“为群众谋利益”;
贺晋年,“艰苦奋斗,不屈不挠”;
......
其中,只有延安县县委书记的王丕年、县长刘秉温两人的奖状题词相同,都是“善于领导群众”。因为,他们二位是工作搭档,重要工作事项基本是一起开展的。
其他的,则每个人的都不同。
自然,奖状颁发后,战友们或是腼腆微笑、或是开怀大笑。他们感受到了领袖对自己的这份尊重和热情,纷纷向主席表示感谢。
如此善解人意的领袖,战友们能不爱戴吗?
注:配图来自网络之无版权标志图像,如有侵权即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