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为什么推崇屈原?


  也许是因为特殊的“地缘”情结,毛主席对屈原可谓情有独钟,终生挚爱,推崇备至!

  早在湖南一师就读时,毛主席在自己的《讲堂录》中,用工整的笔迹抄录了《离骚》、《九歌》全诗,这留下了青年毛泽东下苦功学习屈原作品的珍贵史料。

  据罗章龙回忆,当年他和毛主席在长沙初次见面交谈的三个多小时中,毛主席“对《离骚》颇感兴趣,主张对《离骚》赋予新评价”。罗章龙曾在诗中特别提到:“策喜长沙傅,骚怀楚屈平。”

  1918年春,毛主席在写给罗章龙的《送纵宇一郎东行》中说:“少年峥嵘屈贾才,山川奇气曾钟此”,表达了他对以屈原、贾谊为代表的湖湘文化的赞美之情。

  小兵参观长沙岳麓书院时,曾看到里面设有屈子祠,可以想见,青年毛泽东一定在这里吸收了丰厚的营养:从为国为民的天下担当,到实事求是的基本原则!

  全国解放以后,毛主席在日理万机的繁忙工作中,仍常常读屈原的《楚辞》、《离骚》,每次外出携带的典籍中,总忘不了带上屈原的著作。

  1949年12月,毛主席登上火车去苏联访问,在火车行进的途中与苏联汉学家弗德林谈起中国文学,由《诗经》谈到屈原。

  毛主席说:“屈原生活过的地方我相当熟悉,也是我的家乡么。所以我们对屈原,对他的遭遇和悲剧特别有感受。我们就生活在他流放过的那片土地上,我们是这位天才诗人的后代,我们对他的感情特别深切。”

  毛主席还说:屈原的名字对我们更为神圣。他不仅是古代的天才歌手,而且是一名伟大的爱国者:无私无畏,勇敢高尚。他的形象保留在每个中国人的脑海里……我们就是他生命长存的见证人。

  1950年3月10日,毛主席在勤政殿接见新中国未来的大使们,就黄士元改名为黄镇一事说:“黄镇这个名字也不错。《楚辞》中说,白玉兮为镇。玉可碎而不改其白,竹可黄而不毁其节。派你出去,是要完璧归赵喽。你也做个蔺相如吧。”

  1954年10月26日,毛主席会见来华访问的印度总理尼赫鲁时,引屈原《九歌》中“悲莫悲兮生别离,乐莫乐兮新相知”的诗句,来表示对尼赫鲁来访的欢迎态度,以及中印同作为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和在近代遭受殖民侵略之苦的惺惺相惜之情……

  八年之后,在1962年9月,毛主席同周围人谈话时说:想了10天10夜,总想不通尼赫鲁为什么要来搞我们。在印度的步步紧逼下,毛主席实在忍不下去了,指责印度“搞了我们这么多年”,向部队指示:“假如印军向我进攻则要狠狠地打他一下……如他进攻,不仅要打退,还要打狠打痛。”1962年的尼赫鲁,如果重温1954年和毛主席的谈话,一定会想到毛主席为什么会给他推荐屈原了。

查看余下56%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赞赏备注

长按二维码打赏

评论(我来首评..)

返回文章
登录
默认表情
添加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

大家都在看

热评文章
热点文章
热赞文章
0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