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蝶恋花 答李淑一》的文外之意

2022-10-11 2717 0
作者: 张兴德 来源: 红歌会网

  有些诗词,我们读了一遍,就感到一览无余,不想再读第二遍;而有些诗,却百读不厌,读一遍有一遍的体会,就如同吃橄榄,越嚼越有味道。这是为什么呢?原因之一,就是有些诗词写得太直、太露,没有给读者留下回想的空间。而有些诗词则将异常丰富的生活内容和思想感情深含于艺术意境之中,让读者去回味,思索,体会,领悟。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说;“文之英蕤,有秀有隐。隐也者,文外之重旨者也”“义主文外"(《文心雕龙。隐秀》。这里说的“隐”,是指含蓄蕴藉。所谓“文外之重旨”和“义主文外",是讲诗词中的言外之意。毛泽东的许多诗词看似平易通俗,如果细品,实则蕴含深刻而丰富的思想内涵,往往读一遍有一遍的体会。《蝶恋花 答李淑一》就是一首这样的词。让我们来看全文:

  我失骄杨君失柳,杨柳轻飏直上重霄九。 问讯吴刚何所有,吴刚捧出桂花酒。 寂寞嫦娥舒广袖,万里长空且为忠魂舞。忽报人间曾伏虎,泪飞顿作倾盆雨。

  这首词最早发表在1958年1月1日湖南师范学院院刊《湖南师院》。

  《蝶恋花答李淑一》这首词自1958年1月在《诗刊》上读到之后,六十余年,已经不知读了多少次了。每读一次,必有新解,同时,也发现有误读误解的现象。不缀简陋,写出供方家和读者参考。

  (一)

  《蝶恋花·答李淑一》最初发表时有个“编者注”,介绍毛泽东同李淑一的关系以及词中提到的“杨柳”:“这首词是毛泽东同志在1957年5月写给湖南长沙第十中学语文教员李淑一同志的。词中‘柳’是指李淑一同志的爱人柳直荀烈士。他是毛泽东同志的老战友,192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湖南省政府委员,湖南省农民协会秘书长,参加过南昌起义,1932年在湖北洪湖战役中牺牲。‘骄杨’是指杨开慧烈士。她在1930年红军退出长沙后,为反动派何键杀害,她是李淑一同志的好朋友。”这是我们深入、正确解读此词的前提和基础。

  首先,这首词不属于“爱情诗词”类。近几年,有人研究毛泽东诗词,将毛泽东的一些诗词“归类”研究(这无疑是深入解读毛泽东诗词的一种研究方法,本人也在做这种形式的研究),把这首词,同毛泽东早年写给杨开慧的两首词《虞美人 枕上》《贺新郎 别友》归类于“爱情诗词”,说这是毛泽东一生仅有的三首“爱情诗词”。这样定位这首词是值得商榷的。 这首不同于早期的两首词作。爱情诗的前提是男女间写给所爱的人,讲的是男女之爱,即使有的悼亡诗,也是悼念自己的亡妻或情人。毛泽东早期的这两首词是直接写给杨开慧的,内容讲的也是夫妻思念之情。说这两首词是“爱情诗词”,自然无错。但把《蝶恋花答李淑一》同这二首并列归于同类,就有许多不当之处。毛泽东自己都说“开慧所述那一首不好”(见后文毛泽东给李淑一的的信)。毛泽东所以说“不好”,不能理解为自谦。如果把这两首词对比研究,二者区别自见。早年的两首词尽管也很感人,但此时的毛泽东还是一个革命青年,而写于1957年的《蝶恋花 答李淑一》时期的毛泽东同当年一个青年则不可同日而语,在诗词创作上也处于炉火纯青的时期。从这首词的创作意图看,此词尽管写了妻子,但从写作的直接对象和目的,是明确写给李淑一的,是对李淑一的来信来诗的回复回应,是对李淑一的劝说。此词原本题名为“游仙”,正式发表时,改为“赠李淑一”,后又改为“答李淑一”。强调其“答”字,恐怕也是基于强调此词的写作目的考虑。

查看余下77%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赞赏备注

长按二维码打赏

评论(我来首评..)

返回文章
登录
默认表情
添加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

大家都在看

热评文章
热点文章
热赞文章
0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