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的称呼是何时出现的?
“红米饭那个南瓜汤哟嘿咯嘿,挖野菜那个也当粮啰嘿咯嘿。毛委员和我们在一起,餐餐味道香呀味道香………”
这首江西民歌中的“毛委员”,指的就是在八七会议上当选为中共临时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的毛泽东。那么,“毛主席”这个亲切的称呼又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出现的呢?
让我们将目光拉回到1931年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之时。
1931年11月7日,俄国十月革命14周年纪念日的同一天,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江西省瑞金叶坪村召开。
会场就设立在叶坪村里的一座宽敞祠堂——谢氏大祠堂中,祠堂大门的正上方悬挂着两条绣有铁锤镰刀的红绸旗帜,其上嵌着两颗巨大的银制五角星,一派庄严肃穆之相。主席台前悬挂着“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横幅,左右两侧的柱子上边分别写着“勇敢、勇敢、再勇敢”,“学习、学习、再学习”的标语。会场中摆放着数排长条板凳,这就是代表们参会的席位了。
成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是中共中央根据当时革命斗争形势发展的客观需要和现实可能性作出的重大决策。从1930年开始,中共中央曾先后几次决定要召开全国中华苏维埃大会,成立中央临时政府,但都因为时机不成熟而没有实现。
1931年,毛泽东和朱德领导的红一方面军取得第三次反“围剿”胜利,赣南和闽西的根据地连成一片,形成了拥有15座县城、面积5万平方公里、居民达250万人的广大革命根据地,大会的召开有了基础条件。
9月28号,毛泽东和朱德等到达瑞金叶坪村。中央决定在这里召开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并决定毛泽东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主席候选人。
11月7日,叶坪村红军广场一片欢腾,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典礼在这里举行,来自各地的600多名代表参加了会议。
开幕式之前举行了隆重的阅兵仪式。当天晚上,瑞金县的军民从四面八方举着灯笼打着火把来到叶坪村,举行了精彩纷呈的庆祝晚会,毛泽东、朱德等与欢庆的群众一同唱歌、鼓掌、呼口号。
会上,毛泽东代表苏区中央局向大会作《政治问题报告》。大会选举产生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会,毛泽东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会主席和中央执行委员会人民委员会主席。从此,人们对他的称呼由“毛委员”变成了“毛主席”,并首先在苏区叫开了。随着岁月的变迁,尽管“毛主席”的内在含义发生多次变化,但这一称谓几乎延续不断,并成为了中国人民心中一个蕴含了特殊情感的专用称谓。
11月20日大会闭幕当天,宣布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正式成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全国性的工农民主政权,是我们党在局部地区执政的重要尝试。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