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如何看待中印关系?——纪念中印自卫反击战胜利六十周年
60年前的今天,1962年11月21日,中国政府发表声明,宣布中国边防部队在中印边境全线停火、后撤。
随后,中国政府又向印度政府交还了缴获的大批装备,释放了3900名被俘官兵。
毛主席评价中印边界反击战是一场“军事政治仗”,或叫“政治军事仗”,中国在获得胜利后主动撤军,表明了中方以和平谈判解决边界问题的一贯立场。
我们知道,毛主席历来主张要用历史的眼光看待中国与印度的关系,他注重着眼于中印历史上的友好交往,时常感念两国人民形成的伟大友谊。
1、中国的主要战略方向在东方
毛主席一贯坚持,要正确处理战略的主要方向和次要方向。
毛主席认为,美国始终是中国安全问题的心腹大患,中美之间最有可能引发战争的就是台湾问题。这就决定了中国在较长一段时间内,一直把美国看作是主要对手和敌人,中国的主要战略方向是在东南沿海地区。西部只是次要战略方向。
毛主席心中十分清楚:“中国不会这样蠢,东方树敌于美国,西方又树敌于印度。我们不能有两个重点,我们不能把友人当敌人,这是我们的国策。几年来,特别是最近两三个月,我们两国之间的吵架,不过是两国千年万年友好过程中的一个插曲而已。”
2、和平是中印关系的主流,吵架是小插曲
中印两国毗邻,交往历史源远流长。
两国在反法西斯战争中缔结的友谊,在独立和解放之后继续发展。在与新中国建交的非社会主义国家中,印度可谓开启先河。对于中印两国的建交,毛主席是充满乐观情绪的,这体现在他《接受印度驻华大使潘尼迦呈递国书时的答词》中:“中印两国,国境毗连,在历史及文化上均有悠久而密切的关系,近世纪来,又都为挣脱自己民族的厄运,进行过长期而勇敢的斗争。存在于贵我两国人民间的了解、同情与关怀是深切的。”
毛主席认为中国与印度不必互相“抓辫子”,即使是吵架,也是朋友之间的吵架,和中国与美国之间的吵架是有根本性质不同的。毛主席顾虑到印度对中国的担忧,曾提议不要驻那么多的军队,免得印度政府害怕。
张文木老师认为,中印之间有个千年的“和平规律”。但,这不不是意味着没有冲突,而是说,如果有,与中国周边其他地区相比,其冲突的概率、规模和烈度,都是最低的,其对边界线的影响也是最小的。
如何解决中印之间的边界问题,中国一直坚持和平谈判的方法。毛主席认为战争的手段无法解决中印之间的边界问题,战争手段不符合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但在毛主席的意识里,对和平的强调并不意味着害怕战争,并不会一味求和而委曲求全,中国不会接受“城下之盟”式的解决方案。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