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必动辄就说“与国际接轨”?毛主席告诉世界:要学会与中国接轨

2023-04-02 6008 7
作者: 历史学参考 来源: 红色文化网

  近些年来,当群众对“有关单位”的一些规定表示不满的时候,他们总会用“与国际接轨”、“国际惯例”这样的话来搪塞、应付。

  什么叫“与国际接轨”?为什么动辄都提“国际惯例”?对此,相信大多数吃瓜群众也是云里雾里、稀里糊涂。

  对这个问题,毛主席的态度非常明朗:中国的事情为什么要遵守外国的规矩?外国要学会与中国接轨!

  “与国际接轨”被曲解、被滥用,“与国际接轨”究竟是什么意思?

  “接轨”原本是交通术语,指的是把两条铁路轨道连接起来。

  在我的印象中,“与国际接轨”这个提法流行于我国加入WTO的时候,其本意是中国与国际贸易规则接轨。

  也就是说,加入WTO等国际性组织之后,我国要按照特定的国际规则或者国际惯例办事。

  可是,不知不觉之间,“与国际接轨”就成为使用率颇高的提法和用语,一些人张口闭口就是“与国际接轨”、“国际惯例”。

  人们看到,几乎所有的部门、行业和单位都在讲“与国际接轨”,都在强调“国际惯例”,这就给人造成了这样一种错觉:

  唯有遵循“国际惯例”、“与国际接轨”才是正途,其他的做法都是不规范的、不入流的。

  一时间,我们看到了“与国际接轨”各式各样的应用场景,乱收费、乱涨价、霸王条款,凡此种种,皆被冠以“与国际接轨”的名头。

  令人大跌眼镜的是,居然有人提出“中医药必须与国际接轨”这样荒唐的口号;有人甚至主张,以西方的圣诞节、万圣节、复活节、情人节、愚人节取代中国的端午、中秋、春节等传统节日。

  对于这种乱象,老百姓既反感,又无可奈何,于是有人调侃说,“该接轨的不接轨,不该接轨的乱接轨”,“有利可图就接轨,无利可图就不接轨”。

  “与国际接轨”、“国际惯例”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普世真理。

  前面说过,“与国际接轨”这个提法有一定的语境,“与国际接轨”和“国际惯例”并没有强制约束力,是否遵守“国际惯例”,各国可以依据自身的情况作出选择。

  以美国为例,在“气候问题”上,克林顿和奥巴马是支持者,而小布什和特朗普则是坚定的反对者。

  实际上,美国从来就没有认真执行气候方面的有关国际协定,某种程度上,气候方面的国际协定不过是他们“按需利用”的工具。

  比如,美国的人均排放温室气体是中国的3倍以上,可是,为了达到诋毁中国的目的,美国却把气候恶化的主要责任归咎于中国。

  可悲的是,国内一些人却不分青红皂白,某位主持人鹦鹉学舌,竟然公开呼吁“中国应该遵守国际规则”,要求中国按照美国的逻辑减少排放。

查看余下79%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赞赏备注

长按二维码打赏

评论(共7条)

返回文章
默认表情
添加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

大家都在看

热评文章
热点文章
热赞文章
7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