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因人而异的批评艺术

2023-09-06 467 0
作者: 刘明钢 来源: 党史博采公众号

  在中国共产党党内,毛泽东率先倡导批评与自我批评,并在党的七大所作的政治报告中第一次把它概括为党的三大作风之一。不仅如此,他还特别讲究批评的艺术,因人而异,因事而异,有如良医看病,对症下药,大爱无垠。

  一、幽默风趣,点到为止

  毛泽东讲话非常幽默,有时连批评都很风趣,对此,开国中将莫文骅有着亲身体验。

  从1935年10月,莫文骅随中央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到1945年8月离开延安南下,其间整整10个年头。在延安10年中,他有幸在毛泽东身边工作,并直接接受指导,聆听教诲。

  一次,莫文骅起草了一篇文章,毛泽东为他修改。文章语句不通,逻辑混乱,修改起来很困难,甚至比自己动手写一篇还费劲。毛泽东皱起了眉头,放下笔,让警卫员把莫文骅叫来。莫文骅喊报告进屋,毛泽东笑着说:“莫文骅,你比斯大林还高明啊!”

  莫文骅一下愣了,忙问:“主席,是怎么一回事?”

  毛泽东说:“斯大林起草的对德宣战的文件,那么重要,才用了不到一千字,而你的文章竟有三千多字,不是高明么?!”

  原来如此,莫文骅不好意思地笑了。

  毛泽东接着说:“但是,斯大林的文章虽短却把问题讲清楚了,而你啰里啰嗦一长篇,却难得看明白。”

  “我写不好,所以请主席修改。”莫文骅解释说。

  “你不是当过宣传部长吗?”毛泽东问。

  莫文骅说:“战争时期的宣传工作,大多用口讲或写提纲,文章写得少。”

  毛泽东“哦”了一声。

  接着,毛泽东给莫文骅讲了怎样写文章、怎样抓住中心、怎样做到简练生动,并告诫他要向鲁迅讲的那样,文章写成后至少要看三遍。

  聆听毛泽东讲如何写作,莫文骅受益匪浅,终生难忘。

  还有一次,莫文骅在工作上遇到一个比较棘手的问题,他想了两个方案但一时下不了决心,就跑去请示毛泽东。

  延安时期,见毛泽东很容易,所以,莫文骅有点什么事情就去请示。

  听了莫文骅的说明后,毛泽东反问:“你这不是出题目考我吗?”

  莫文骅马上意识到不妥,便谈了自己的倾向性想法。

  毛泽东说:“这就对了。以后遇到问题,要学会独立思考,培养自己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而不要‘每事问’。如果逢事自己没有决断,都来请示,岂不成了主考官了?”

  莫文骅忙说:“我一定注意。”

  毛泽东讲究语言艺术,连批评都是那样的幽默风趣,令人轻松愉快,难以忘怀。

  二、当头棒喝,一针见血

  毛泽东批评人,有时会“大喝一声”,把问题说得很严重,使人感到震惊,引起重视,然后再慢慢地解释说明。

查看余下72%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赞赏备注

长按二维码打赏

评论(我来首评..)

返回文章
登录
默认表情
添加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

大家都在看

热评文章
热点文章
热赞文章
0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