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田:毛泽东思想与无产阶级专政问题


  毛教员在革命时代和建设年代的政治实践经验,有力地阐释了无产阶级专政的展开方式——作为一个概念的肯定性内涵是什么,与这一肯定性内涵呈现相互否定性的力量又是些什么——这在形式逻辑上构成概念的外延。

  看起来,毛教员的政治实践的深度不太够,他并没有一个人建设出一个新文明,而仅仅是用毕生的力量,还拿出那种一个人反对精英阶层大多数的勇气(这显然有点一个人对抗一个阶级那种赤膊上阵的味道),揭示了一种新的政治建设路径及其肯定性和否定性所在。

  一、劳动群众政治领导权才是无产阶级专政概念的内涵

  形式逻辑讲求要区分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我个人倾向于认为毛教员的思考集中于无产阶级专政概念周围;

  无专初期阶段的政治实践为“劳动群众的政治领导权”建设——其经验形态体现为《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中间所提炼的“一切权利归农会”的组织优势,以及颠覆旧有的意识形态粗糙形态——诸如绅权、族权、神权、夫权等——这是农民普遍觉悟的意识形态条件,这个跟列宁的“输灌论”“先锋队”思路是相通的,属于领导权建设的两大抓手;后续的根据地建设(划分阶级、分田分地、建党建政)方面也是内化领导权的行政网络建设,而红军队伍从三湾改编到古田会议的政治建军、官兵平等基础上的管理权公共化,这两个方面的建设,属于领导权对内作用方面。

  领导权对外作用,就构成统一战线的方略。在井冈山和苏区时期,领导权对外,有两次扩大,第一次团结中间阶级(井冈山时期要争取反水农民等),第二次给地主富农分田提供生存出路以软化其反抗意志,这两个方面属于统一战线,从构成看,属于领导权对外起作用的方式,这个属于“行政兼容”而非政治妥协。

  对内在根据地和红军中间开展领导权建设,及其对外起作用(团结和争取中间阶级和敌对阶级成员)的统一战线,我个人倾向于都理解为无产阶级专政的肯定性内涵——内部的政治建设和外部的行政兼容;与领导权建设相关,涉及到共产党的定性和地位——毛教员很狭隘地认为共产党只能够服务于一种新的政治领导权建设,而真共的唯一主营业务范围,就是经营和建设此种领导权,以体现其人民性;1962年在七千人大会上,毛教员还说我们不是全民的党。

  概念的外延则是概念所不包括的内容,这个边界线,在政治上意味着人民与敌人的分界线,或者用以识别概念肯定性内涵的否定性力量在哪儿。这个属于毛教员思考的独特深度所在,毛教员把敌对阶级成员放在统一战线中间去了,甚至认为在群众中间改造就可以了——例如枫桥经验;到了后来,无专的否定性力量和组成,被毛教员界定为“执政党的内在否定性”——这个部分的潜在发展趋势,才是无专的否定性力量所在,这个认知跟党内早期的争论或者路线斗争结合起来之后,就变成了一个教育或者再生产接班人的可能路径问题了,需要寻找新的“教育革命”路径去实现这个目标。

查看余下73%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赞赏备注

长按二维码打赏

评论(共13条)

大家都在看

热评文章
热点文章
热赞文章
13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