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建忠:从对自己的诗(词)作态度来看伟人的博大胸怀
毛主席是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哲学家……,还是诗人、诗词大家,他在领导中国共产党人进行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写下了大量的电文、指示、书信、文章和诗词等,不仅指引着我们的革命事业从一个胜利走向又一个胜利,也留给了我们中华民族一笔弥足珍贵的精神文化财富。
世界上怕就怕认真二字,毛主席就最讲认真,不论是在戎马倥偬的战争年代还是在建国后的和平建设时期,无论是对待工作还是生活,他都一丝不苟始终如一。正如1944年11月21日他在致郭沫若的信中所说:“我虽然兢兢业业,生怕出岔子,但说不定岔子从什么地方跑来,你看到了什么错误缺点,希望随时示知”。作为党的领袖,这种严于律己、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和作风不仅伴随了他的一生,也因此使党和人民有了一支廉洁勤政负责的干部队伍,进而使我们的革命和建设事业能够不断地取得胜利有了根本的保证。
毛主席的一生是用笔杆子战斗的一生,笔就是他的武器,他能用文房四宝打遍天下无敌手,能使他的对手胆怯而畏惧:他仅以百十个字的短评电文就能吓退敌人几万大军,不敢进犯;用一首诗词,便能让他的对手如坐针毡,阵脚大乱……。尽管他指点江山,激扬文字,文采飞扬,笔功已是炉火纯青,但他并没有据此止步不前,而是对自己作品的要求更加地严格和苛刻了。为了能达到尽可能完美的地步,他不惜花费大量时间,去对自己的文稿进行反复地推敲和斟酌,有时还请人进行修改。在诗词方面,他更是以严谨诚恳和对读者负责的态度,主动去征求有关专业人士的意见和建议,以求使自己的诗词能成为既符合格律要求,又接近人民大众,还让人都能看得懂的作品。他对自己的每一首诗词,要求也都非常地苛刻,只要稍觉不满意就绝不随意地拿去发表,不仅在发表前,即便是在发表之后,也能广泛地听取读者的反映和意见。
山西大学历史系教授罗元贞,对诗词有较深的研究,著有《诗词漫话》、《通用诗韵》等,1952年元旦,他看到了还尚未公开发表的毛主席的一首七律诗《长征》后,认为这首诗站位高远,以革命浪漫主义手法表现了红军战士不怕困难和牺牲而英勇顽强去争取胜利的精神,整首诗不仅凝练大气,也符合七律诗的平仄对偶格律要求,但唯有其中“五岭逶迤腾细浪”和“金沙浪拍云崖暖”两句,他觉得一首诗中有两个“浪”字,在格律诗中应避免重复,对仗联更应避之,视乎有点美中不足,如若将“浪拍”改为“水拍”,既不显得重复,又符合格律诗的要求,于是便斗胆写信给毛主席,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毛主席接信看后认为他说的有道理,便欣然接受了这一建议,并随之复信罗元贞:“……感谢你的好意,此复,顺颂教祺。”。这首诗在1957年《诗刊》一月号正式发表时,已经毛主席修改,将“浪拍”改为了“水拍”。尽管是一字之改,但他没有一改了之,而是在词末专门作了自注:“浪拍改为水拍,这是一位不相识的朋友建议如此改的。他说不要一篇内有两个浪字,是可以的。”这首诗虽署名毛泽东,但他没有忘记为他修改的人,我们现在看到的这首七律《长征》,就是经罗元贞修改后的版本,应该说他就是修改毛主席诗词的第一人。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