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视察河南,县委书记一问三不知,主席的做法值得学习
1958年,毛主席决定前往河南视察。
河南,作为当之无愧的中原地区,可以说中华民族绝大部分的文明都与这里有绕不开的关系。
因此,毛主席极为重视河南这个地方,也更为重视河南的南阳。
于是毛主席就点名让南阳县的县委书记来汇报工作。
时任南阳县委书记的魏兆铭得知后,就开始准备资料。
他将自己的工作资料准备齐全,甚至为了完美完成毛主席的提问,他将这些资料粗略背了下来。
但让人没有想到的是,毛主席一连问了三个问题,他居然都答不上来。
毛主席是问了什么问题?
而这位县委书记的“下场”又是怎么样?
南阳历史、两阳之争
南阳这个名字,我们在古文中也常有听到。
比如诸葛亮的《出师表》中就提到“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或者是《桃花源记》中的“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都提到了“南阳”。
这也说明了南阳这个地方的古老。
历史上,早在中华文明初孕育的时候,南阳这个地方就开始有人烟。
在古代的时候,南阳叫宛。
武王伐纣,建立周朝,在全天下实行分封之制。
这种分封制度,不仅仅是为了让诸侯安心,不起谋反之意,更是为了拱卫中央皇权。
比如在分封的时候,就明确提出了这些诸侯的责任。
靠近镐京的诸侯,肩负着保卫王城的责任。
我们所熟知的“烽火戏诸侯”,里面的诸侯就是得到王城信息,有着勤王责任来勤王的诸侯。
而远处的,如姜尚所获封地,也就是如今的山东等地,则是开疆拓土的责任。
分封之初,大家都是至亲,自然不会出现大的争端。
但时间一久,彼此之间的血缘关系几乎忽略不计,这时候周王室就意识到,南边的楚国对自己的威胁极大。
为了应对来自楚国的威胁,周王室于是在楚国与镐京之间,汉水之北,又分封了二十多个诸侯国——史称“汉阳诸姬”。
而这二十多个诸侯国中,则以南阳所在地区为核心。
因为这一举措,楚国虽然国力强盛,却北上无路。
从这也可以看出南阳的战略地位之重。
此外,南阳这个地方,环境气候都很宜人,也因此孕育了大量的人口。
在古代,最重要的资源就是人口和粮食。
而南阳这个地方,两样都有。
因此,在解放战争的时候,毛主席就很是重视南阳,曾亲自电令陈谢:
主力南进,攻占汉水流域,把局面往前进一大步。
……
而南阳这里的名人也有很多,最为人熟知的,莫过于一代军事家诸葛亮。
但对于诸葛亮的“归属”,却就像如今各地网友一样,有争议。
我们都知道,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各地人文历史会为当地的旅游业增色不少。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