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永嘉:这是农民工对切身苦难的倾诉
推荐按语:2012年5月,由原《红旗》杂志社主编林杰牵线,我到上海拜见戚本禹同志。之后,去拜见了我十分敬重的为捍卫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成果不屈不挠,坐牢14年的老共产党员朱永嘉教授。谈话后,朱老师把他的著作《晚年毛泽东重读古文内幕》送给了我,并题了字。我把拙作《不再沉默》、《文革诗词五百首》和《打工诗选》送给了他。因为我约上海红色藏友小许同行,后来小许成了朱老师的朋友。有一天,小许打电话说,朱老师在他的博客上,写了一篇《打工诗选》读后感,令我十分欣慰。《打工诗选》是2004年我化名一丁,和打工诗人梁彦选自编自印的一本小书,没想到竟得到这位德高望重著作等身的史学大家朱永嘉先生的青睐,不仅读了,还写了读后辑录和评语。2020年10月,我和老伴再次拜访朱永嘉老师时,已经是十年以后。已九十高龄的朱老师依然精神矍铄、谦逊和气、大家风范。令我没有想到的是,今年新年刚过(2023年1月5日),朱永嘉老师因新冠引起的呼吸综合征去世……
从朱老师的这篇博文中,可以看到他渊博的学识和崇高的思想境界,他是值得我们永远尊敬和怀念的人。
一丁(武彩霞)2023年1月6日
中秋晚与国庆的早晨(一)
——打工者诗选录
朱永嘉(2012-10-21 08:53:50)
中秋日我在家休息,找了一本诗选在躺椅上读。这本诗选是河南的一个朋友带给我的,放在书桌上有好几个月了,一直没有时间去读它,过节了,想放松一下自己的生活,所以拿在手上慢慢读起来。《诗经》的国风,就是古代采诗官采集的各国的民歌民谣。记得白居易的《新乐府》有一首《采诗官》,其云:“采诗官,采诗听歌导人言,言者无罪闻着诫,下流上通上下泰。”他讲到自秦至隋,已有十代不置采诗官,那样的话庙堂流行的音乐诗歌便是:“郊庙登歌赞君美,乐府艳词悦君意。若求兴谕规刺言,万句千章无一字。不是章句无规刺,渐及朝廷绝讽议。诤臣杜口为冗员,谏鼓高悬作虚器。”还说其结果只能是:“君耳唯闻堂上言,君眼不见门前事。贪吏害民无所忌,奸臣蔽君无所畏。”最后,白居易在此文的结尾说:“君兮君兮愿听此,欲开壅蔽达人情,先向歌诗求讽刺。”这大概就是白居易《新乐府》诗的指导思想,用新乐府那样的形式,放开言路,对于治道和稳定是有益的。
我想白居易能传之千古的作品是他早年的《新乐府》而不是他晚年的闲适诗,他那些反映自己晚年贫病缠身的我也喜欢,也引起共鸣,但能震撼人心,历久不衰的应是他的《新乐府》。同样的道理,鲁迅的呐喊在历史的长河中也会经久不衰;而梁实秋讲吃喝玩乐的作品,也会有人喜欢,只是那些喜欢吃喝玩乐有闲有适之人而已,它不可能得到多数民众的呼应。历史的民意会给作品以历史地位的。外国人评奖的意思实在太小太小了。白居易与杜甫的诗歌、小说曹雪芹的《红楼梦》、施耐庵的《水浒传》、罗贯中的《三国演义》是拿不到诺贝尔奖的,但千百年的历史让他们得到的是永恒的传承。近日那些对外国这些文学奖那么热衷的朋友,我只是感到他们的骨头太轻太贱罢了,得奖不得奖有什么好在乎的啊!只能一笑置之而已,它在文学史上的地位能算得了什么呀!任何作品都要让时间老人,让历史来检验的,让民众的喜爱来检验的,所以别头脑发热,忘乎所以。下面言归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