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永虎 朱博:白求恩眼中的中国共产党敌后抗战(1938-1939)
抗日战争期间,一些来到中国的西方人士见证了中国共产党为争取中国抗战胜利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的历史性贡献。诺尔曼·白求恩就是其中的一员。白求恩是加拿大共产党员,外科医生,不远万里来到中国,支援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与许多西方媒体、记者、传教士、官员和作家不同,白求恩不仅仅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观察者,更是亲历者和参与者。那么,他眼中的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敌后抗战究竟是什么样子的?近期,加拿大麦吉尔大学奥斯勒医学史图书馆(Osler Library of the History of Medicine,McGill University)所藏的白求恩档案已被制作成数字化档案(Norman Bethune Papers),为学者研究白求恩而查阅相关资料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本文以上述档案文献为主要依据,对白求恩如何认识和评价中国共产党敌后抗战进行初步探究。
一、加拿大麦吉尔大学馆藏白求恩档案概览
1937年7月,抗日战争全面爆发。白求恩率领一个三人医疗队于1938年初来中国,3月底到达延安,不久赴晋察冀边区,在那里工作了一年多。由于为伤员施行急救手术时受到感染,1939年11月12日,白求恩在河北省唐县逝世。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日根据地,白求恩在医治伤员、创建战时医疗体系、培养医疗人才等方面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在支援中国抗战的674个日夜里,白求恩留下了大量的原始档案文献。作为白求恩曾经学习和工作过的地方,加拿大麦吉尔大学奥斯勒医学史图书馆是海外收藏白求恩档案最主要的机构之一。该馆收藏了丰富的白求恩档案文献,类型多样,包括往来书信、手稿、报刊杂志剪报、照片、海报、纪念物、宣传册以及各类研究资料共300余件。
该馆收藏的档案主要由五部分构成:诺尔曼·白求恩档案(Norman Bethune Collection)、白求恩基金会档案(Bethune Foundation Fonds)、罗德里克·斯图尔特档案(Roderick Stewart Fonds)、路易斯和艾琳·康档案(Louis and Irene Kon Fonds)和莫里斯·麦格雷戈档案(Maurice McGregor Fonds)。这些档案按照内容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白求恩来中国前的主要档案
白求恩来中国前的档案涉及白求恩在北美和西班牙的相关活动,档案以信件、电报和日记为主,与其亲友的通信类文献居多。白求恩1890年出生于加拿大,1935年加入加拿大共产党。1936年,西班牙内战爆发,白求恩带领医疗队前往马德里前线,救助西班牙反法西斯战士,创办了战时伤员急救系统。档案集中反映了白求恩在西班牙的革命活动,包括他写给援助西班牙民主委员会的电报和信件、日记等,还有大量揭露和批判西班牙内战中法西斯罪行的新闻稿件。除此之外,奥斯勒医学史图书馆还收录了白求恩在西班牙时期公开发表的演讲和采访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