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马克思逝世140周年的日子
今年是马克思逝世140周年,140年来,世界历史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在实践中不断创新发展,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经历了从理论到现实、从一国到多国的发展。140年来,无论世界如何复杂演进、矛盾重重、冲突不断,我们都始终深切意识到,人类社会实践、特别是社会主义运动每前进一步,都离不开马克思的思想财富和实践智慧。140年来,有无数种学说都宣称打败了马克思主义,但是马克思主义因其对人类社会历史实践的科学把握,始终闪耀着真理的光辉,始终发挥着巨大的实践功能。今天,我们对马克思的纪念,是为了前进的纪念,他的生活、斗争所创造的不朽价值是推动我们前进的不竭动力。被列宁称为“不仅是一个愿意当马克思主义者的人,而且是一个善于当马克思主义者的人”梅林曾经这样写到,对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的记忆,“在那些他们为之而生活、而斗争、而创造了不朽的价值的人们中间是永远活着的。每一年他们的诞生和逝世纪念日都以新的力量重温这种记忆;但每当只要知道有压迫者和被压迫者的世界濒于临终喘息的困境,在上空亮起新革命时代的曙光时,我们就会听见他们的金属般宏亮的语声,就象他们还活在我们中间一样”。[1](P297)使马克思始终“活在我们中间”的最好方式就是科学把握马克思及其思想的实践品格,在实践中不断发展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是一个科学理论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历史,是一个“解释世界”和“改变世界”相统一的历史。所以,习近平曾经深刻指出:“马克思主义揭示了事物的本质、内在联系及发展规律,是‘伟大的认识工具’,是人们观察世界、分析问题的有力思想武器;马克思主义具有鲜明的实践品格,不仅致力于科学‘解释世界’,而且致力于积极‘改变世界’。”[2](P220)从理论形成和发展的角度讲,马克思的理论创造与实践活动奠定了马克思主义实践品格的核心与灵魂。因此,理解马克思的实践品格是科学把握马克思主义实践品格的关键所在。
一、清算“过去的信仰”:人类思想史上的革命者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是一个十分艰难的过程,重重思想迷雾和强大反动势力阻碍着科学理论的产生与发展,各种唯心主义理论构成了庞大的体系,这个“臆说”体系为落后的社会制度和各种反动势力辩护,马克思必须同形形色色的“臆说”进行斗争、划清界限,才能迎来科学理论的“壮丽日出”,才能开辟出实现人类解放的现实道路。列宁指出:“生活、实践的观点,应该是认识论的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这种观点必然会导致唯物主义,而把教授的经院哲学的无数臆说一脚踢开。当然,在这里不要忘记:实践标准实质上决不能完全地证实或驳倒人类的任何表象。这个标准也是这样的‘不确定’,以便不让人的知识变成‘绝对’,同时它又是这样的确定,以便同唯心主义和不可知论的一切变种进行无情的斗争。如果我们的实践所证实的是唯一的、最终的、客观的真理,那么,因此就得承认:坚持唯物主义观点的科学的道路是走向这种真理的唯一的道路。”[3](P103)可以说,马克思主义产生和发展的历史就是一个不断“踢开”无数臆说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