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金靴:“七一”勋章获得者陆元九同志逝世,向共和国的脊梁致敬!


  6月6日,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七一勋章”获得者,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我国著名自动控制、陀螺及惯性导航技术专家,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科技委顾问陆元九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23年6月6日在北京逝世,享年103岁。

  1920年1月9日,陆元九出生在安徽省滁州市来安县,由于生在元月九日,父亲为其取名“元九”。

  陆元九父亲是中学数学教员,非常注重子女教育。从小受到良好教育的陆元九初中毕业后,考取了知名的江苏省立南京中学。

  在南京,他参加了学生抗日救国运动,开始思考“国难当头如何精忠报国”的问题。

  日军飞机的狂轰滥炸,激起了他的强烈愤怒,准备从事报效祖国的航空事业,打击日本侵略者。

  1937年,陆元九报考上海交通大学和中央大学,“八一三”事变后,上海交通大学无法开学,已经迁往重庆的中央大学录取了陆元九,由此成为中央大学航空工程系招收的首批本科生,也是中国内地第一批系统学习航空技术的大学生。

  作为上世纪40年代有机会远涉重洋进入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学习的尖子生,且是师从著名自动控制专家、被誉为“世界惯性导航技术之父”的德雷珀教授,今天的人们恐怕真的很难去理解陆元九那一辈革命知识分子的爱国热忱和民族信仰。

  1949年新中国宣告成立的时候,已经在美获得博士学位且享受高额补助的陆老就准备回国:

  到了为祖国贡献本领的时候了!

  然而由于所学所研均为涉密项目,美国人威逼利诱,积极促进他加入美国籍,但陆元九一概拒绝。

  当时不过而立上下的他已经进入福特汽车的实验室任职,待遇极其优渥,但坚持要回国,为积贫积弱的新中国投入建设力量。

  1955年,中美达成协议,用抗美援朝战争中的美国俘虏换取中国留学人员回国,这成了陆元九回国的窗口(由此也可见伟大的抗美援朝战争其时代意义)。

  1956年4月,陆元九和妻子、三个孩子从旧金山登上了返回祖国的轮船,经过二十余天的航行才抵达到香港。

  陆老后来回忆:

  船先开到日本,又绕道菲律宾马尼拉。当停靠在马尼拉时,其他乘客都可以下船活动活动,唯独中国人不能,全部被集中到一间船舱里看管着。船从马尼拉开到香港,快靠岸时几名同行的回国留学生半夜就被叫起来,下到一条小船上才准许靠岸。

  那几分钟就像从一个世界走到另外一个世界,我那时候就知道什么叫回国什么叫祖国。

  回国之时,也正是新中国的“两弹一星”事业腾飞之日。

查看余下69%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赞赏备注

长按二维码打赏

评论(共1条)

1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