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不投降:向魏巍致敬!

2023-09-26 5473 5
作者: 莫易 来源: 红旗文选公众号

  相信大家都读过魏巍老师的报告文学《谁是最可爱的人》,但对他的生平不一定很了解。

  魏巍,本名魏鸿杰,1920年3月6日,出生于河南郑州一个贫民家庭,1937年参加八路军进入抗大学习,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魏巍一直都在战斗部队任职,曾担任过晋察冀野战军骑兵第六师第十六骑兵团政委。1950年5月调到解放军总政治部后,才走上专业作家和文艺战线领导岗位。

  1950年10月19日,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入朝作战,魏巍主动请缨赶赴朝鲜。在朝鲜,他深入战斗最前线,与战士们同吃同住,积累了大量第一手素材。1951年2月魏巍回到国内,调任《解放军文艺》副主编。之后,《谁是最可爱的人》诞生了。

  1951年4月11日,《人民日报》在头版高规格发表《谁是最可爱的人》,毛主席读后,立即批示“印发全军”,并建议其他领导人认真读一读。同年,文章被编入中学语文教材。

  因为魏巍创作出了《谁是最可爱的人》,从此“最可爱的人”成了解放军战士的代名词,也成了一代又一代中国青年的理想。

  2001年,入编中学语文教材50年、激励了一代又一代中国青年保家卫国的《谁是最可爱的人》,被人偷偷摸摸地排除在了教材之外。

  之所以说偷偷摸摸,是因为语文教材编写组当年并没有登报公示征求民意,那时候互联网和智能手机又没普及,国人毫不知情。

  等国人发现《谁是最可爱的人》被从中学语文教材中删除而震惊的时候,已是十几年以后的事了。

  当国人的质疑声此起彼伏,删文章的相关人员不得不出来解释:

  “《谁是最可爱的人》这样的英雄故事已经不适合那个时候的社会,一是里面对于战争细节描述太过可怕;二是英雄主义在当时的社会不合时宜,生在改革开放时代中的学生们应当拥有全新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言下之意,战争应该像请客吃饭一样美好,改革开放时代是不需要英雄主义教育的。

  这是理由吗?

  当然不是!

  众所周知,魏巍老师是2008年8月24日谢世的。也就是说,文章作者尚在人世,他们就把作者这篇受到毛主席的高度评价、深受国人喜爱、鼓舞了一代又一代中国青年的文章踢出了教材,并美其名曰:不合时宜。

  一篇赞美人民子弟兵英雄主义、爱国主义、国际主义精神,揭露美帝国主义侵略罪行的文章,在人民子弟兵戍卫的国度会不合时宜吗?

  其实,对他们来说,不合时宜的并不是《谁是最可爱的人》这篇文章,而是这篇文章的作者魏巍。

  魏巍不但是杰出的无产阶级作家,还是真正的马列主义者,更是毛主席的忠诚学生和战士。

查看余下57%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赞赏备注

长按二维码打赏

评论(共5条)

返回文章
默认表情
添加
他比四千人强。
0条回复
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只要冷静那么一会思考那么—阵,想一想毛主席最后十年在党内和谁战斗?谁又和毛主席在争斗?他们对毛主席的忠诚是否真实可靠?如果毛主席真对他们进行了残酷迫害、打倒在地再踏上一只脚,他们还会有重新复出、带头致富、杀开一条血路的辉煌吗?看一看毛主席逝后他们对毛主席那一代人的污蔑,亲人们的摧残是否令人心寒?他们对党和人民的检讨和保证是否属于欺诈?看一看一个优秀铁骨的共产党人魏巍在毛主席逝后他在为谁奋斗、谁在对他打压?再想一想今天的富人们的骄横淫逸、贪官们的卑劣嘴脸、工农的实际社会地位,我们的党和人民应该怎么办、能够怎么干!一句话:在毛主席的旗帜下在共产党的领导下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新的更大的胜利!
0条回复
一个老gcd员,在新世纪临终给子孙的遗言竟是:“绝不投降”。看了真是悲哀!!
0条回复
根根思董存瑞邱少云旱就被什么什么替换了,我们小老百姓怒不可遏,可是找谁去?呵
0条回复
永不投降!
0条回复
已加载完毕
5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