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是个什么样的人?这些接触过他的人都是这样说的!
我坐下来,幼稚地问主席,你看革命什么时候成功。当时我对新民主主义革命脑子里还没有清楚的概念。我所指的是打败日本帝国主义和消灭反动派。
主席望着我,停了一下,慈祥地对我说,你指的是抗日战争吗?需要十年八年。至于革命成功,也许二十年三十年,也许我们这一辈子都赶不上了。中国黑暗势力,目前占百分之七十强,进步的力量占百分之二三十,两种力量对比,向着革命转化,前途是光明的,斗争还是很艰巨的呀。
在这本《第一次见到毛泽东》里,诗人臧云远如是回忆他跟毛主席的谈话,这段过往仿佛仍然历历在目。
作为一名诗人,臧云远向毛主席问了一个很轻率的问题----革命什么时候能成功?问的人是一个没有什么社会地位的知识分子,答的人是一个受人敬仰的地位崇高的政党魁首;要知道,在民国时期,人们能否得到尊敬,几乎完全是看社会地位。
通过这本书,通过了解到所有跟毛主席亲密接触过的人,他们的身份从县委书记、政治主任到著名医生、新闻记者、诗人教授,他们的地位从普通科长、国军投诚将领、我军旅长、历史学家,形形色色。
比如,时任延安中央统战部秘书长、党派科科长韩光跟毛主席的一次交往,书里面是这样说的:
1939年11月的一天早饭后,他有事经过毛主席的窑洞,他既想走上前去,和毛主席握一握手,又不愿意去打扰,决定加快脚步从其旁边走过去。当时主席正吸着烟,在窑洞前空地上散步。党和人民的领袖就在他的眼前,他当时多么想走上前去和他握一握手啊!但马上想到,毛主席日夜考虑抗日救国大计,工作非常繁忙,不能去打扰他。于是他就想从旁边走过去。
可出乎意料,毛主席向他走了过来,并向他伸出了手。他回忆道:“说真的,第一次与人民所敬仰的领袖面对面地站在一起,我又兴奋,又紧张,有点手足无措。”
这时毛主席已经握住了他不由自主伸出的手,他那浓厚的湖南口音在耳边响起:“青年同志,叫什么名字?在哪个部门工作?”......
最后在韩光心中,毛主席给他留下了这样一个印象:“最慈爱、最博学、最伟大的人”。
当然了,这也只是这本书的一个小小的插曲,像党内各级干部向他汇报具体的工作情况、他对干部的工作指示等等,可以说得上是,在工作中,活灵活现地表现了毛主席这个人的风度。
师哲通过跟毛主席的接触,毛主席在他心中留下了这样的印象:
“毛主席初次和我谈的这一席话,使我感到他明达开朗,学识渊博,思路开阔,博古通今。此外,我还感到毛主席的这一番话似乎有着更丰富更深刻的意义,需要我去体会和理解,但当时却说不出它究竟是什么。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