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选》青年版问世,请速速收藏!
如果说《毛选》是屠龙术、是改造世界的世界观、方法论的集大成者,那么《毛泽东早期文稿》则是专注于修身养性,求索立志、找寻道路的一流典范。
《毛选》的终极目标是改变世界,而《毛泽东早期文稿》的终极目标,则是砥砺品行,改造自我,实践找寻改造世界的办法!从这一点来看,可以毫不夸张的说,《毛泽东早期文稿》就是《毛选》的青年版!
毛主席的伟大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他是在旧中国风云际会的大熔炉中练出来的,是在深厚的中国文化熏陶中成长起来的!而《毛泽东早期文稿》蕴含一代伟人毛主席第一人称叙述的成长经历和思想求索过程。
青年时期的毛泽东,还有很多的不完美,看他的青年时期,我们更能以平凡人的视角,探索有血有肉的伟大人物,同时也可审视自我,引为参考。
这一时期的毛泽东,尽管品行还未至臻完善,思想上也还未完全成为马克思主义者,但是并不影响他的优秀、犀利与远大追求。
法令者,代谋幸福之具也。法令而善,其幸福吾民也必多,吾民方恐其不布此法令,或布而恐其不生效力,必竭全力以保障之,维持之,务使达到完善之目的而止。政府国民互相倚系,安有不信之理?法令而不善,则不惟无幸福之可言,且有危害之足惧,吾民又必竭全力以阻止此法令。虽欲吾信,又安有信之之理?乃若商鞅之与秦民适成此比例之反对,抑又何哉?
——1912年,商鞅徙木立信论
1912年,辛亥ge命刚刚推翻满清,欧风美雨还远未浸润中国,此时的湖南长沙,留学回来的西化派还是极少数,而年仅19岁的毛泽东竟能对法治和历史有如此见解,令人称奇!
1915年,为揭露袁世凯接受“二十一条”修正案,一师学生集资了有关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几篇文章和资料,题为《明耻篇》。22岁的毛泽东仔细阅读了这些文章和材料,并作批注,在封面上写道:
“五月七日,民国奇耻。何以报仇?在我学子”。
此番记耻明志,把报仇雪耻的重任,全放在了“我辈”身上,可见其追求!
也是在1915年,毛泽东开始每周六或周日到芋园向杨昌济、黎锦熙求教,同时,与同学蔡和森、萧子生等人组织哲学研究小组,请杨昌济指导,对哲学和伦理学问题进行定期讨论。这一时期,他在《致湘生信》中说,
来日之中国,艰难百倍于昔,非有奇杰不足言救济,足下幸无暴弃。同学陈子,有志之士,馀不多见。屠沽贾衒之中,必有非常之人,盍留意焉!人非圣贤,不能孑然有所成就,亲师而外,取友为急,以为然乎?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