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湖岸边好地方——2024写作夏令营纪实
金秋时节,溽暑将尽,秋风送爽,洪湖岸边,映日荷花别样红,一派秋收满畈、鱼米飘香的景象。
8月16日至19日,人境院2024写作夏令营在湖北省洪湖市举行。近十名来自全国各地的写作爱好者相聚洪湖赤卫队的故乡,交流写作经验,畅叙各自的思想心路,并聆听了著名作家、湖北省作协原副主席刘继明老师的学术讲座。
刘老师结合亲身结历和感受,谈了自己对革命文化的理解。他说,洪湖是湘鄂西革命根据地的中心,也是《洪湖赤卫队》的诞生地。来洪湖之前,大家可能都看过电影《洪湖赤卫队》,有的也许早就看过,看过不止一遍。我都记不清看过多几遍了。这几天我又重温了《洪湖赤卫队》的几首经典唱段,如《洪湖水浪打浪》《手拿碟儿敲起来》和《我要看天下穷苦人民都解放》。《洪湖赤卫队》是歌剧改编的,里面有很多唱段,但最有名的还是这三首,可以说百听不厌,我小时候就很喜欢,现在还能哼唱几句,每次听韩英在牢房里向母亲倾诉衷肠,那三段“娘啊,儿死后,你要把儿十埋在那洪湖旁……大路旁、高坡上”和最后一句“我要看把那白匪消灭光,我要看天下穷苦人都解放”时,都忍不着眼里含满泪水。韩英的这个唱段在歌剧中叫咏叹调,将母女情、阶级仇和无产阶级革命者舍自取义的崇高情怀表达得淋漓尽致,无论从内容还是音乐形式上都达到了尽善尽美的程度,堪称经典中的经典,可以说是我们研究红色经典和革命文化的最佳范本。
刘老师指出,为什么中国共产党和新中国国旗的颜色是鲜红的,而不是粉红或者深红的呢?血只有在刚流出身体时是鲜红的,过不久就凝固了,变成了深红甚至黑色。国旗和党旗之所以是鲜红的,寓言着中共和共和国的缔造者们希望这个党永保革命本色,正如他们在建党和建国时承诺的那样,继续革命,永下叛党。不希望党和国家变色,既不变成深红色,像一块结痂的伤疤被人遗忘,供奉在纪念馆和博物馆,除了让人参观,没有任何现实意义。当然,也不希望变成粉红色,这是小资群体中流行的颜色,代表着消费和时尚,与革命已经没有任何联系了。我们常说,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终结几千年的封建社会和人吃人的剥削制度,推翻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和帝国主义,使长期处于社会底层的劳苦大众翻身做主人,建立了人人平等的社会主义制度,这是我们理解中国革命的一个最重要的维度。对传统文化的理解也离不开这个维度。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革命,是在几千年的封建制度和文化走向腐朽没落,气息奄奄走投无路时应运而生的,“十月革命一声炮响,为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革命的胜利也归因于马克思列宁主义和在长期斗争实践中形成的毛泽东思想,中国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也归因于此。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态度,也应该建立在这样一种维度之上。毛主席对待传统文化,都是讲“批判地继承”,从来不曾将传统文化与革命文化并列。没有批判就没有革命,从根本上说,中国革命的胜利乃至合法性是建立在对中国几千年封建制度和封建文化的批判和否定之上的,而不是什么“修齐治平、尊时守位、知常达变、开物成务、建功立业”之类孔孟之道的封建社会士大夫才有的东西。对于信仰马列主义的共产党人来说,真正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即不是儒家文化,更不是道家文化,而是以法家为代表的法家文化和从陈胜吴广到李自成和太平天国等农民起义领袖为代表的造反文化。然而,现在社会上出现了各种混乱乃至荒谬的现象,如孔夫子塑像被立到天安门广场,没过几天又搬走,社会上刮起汉服风,小学生诵读四书五经,女子裹脚,前两年上海登出一则广告,以十几万月薪招聘跪式家政服务,“迈巴赫少爷”被清华大学录取,还有李自成雕像、太平天国纪念物被将除等等,这都是革命文化被封建文化反噬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