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革命从这里转折——从通道转兵到遵义会议
中国共产党的百年航程,风起浪涌、砥柱中流、荡气回肠。在一次次生死存亡考验面前,在一个个历史抉择关头,我们党总能顺应大势、把握规律,化险为夷、转危为安,赢得历史主动。
遵义会议,是我们党百年历史长河中生死攸关的伟大转折。这次会议开始确立毛泽东同志在全党和全军的核心地位,开始形成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领导集体,“在最危急关头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在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上具有重大里程碑意义,永远地载入史册、铭刻在人民心间。
今天,站在建党百年的历史节点上,回望那段惊心动魄的历程,更加深刻感悟到中国革命伟大转折的艰辛与壮烈,更加深刻领会到坚强有力的党的领袖和党的领导核心对党和人民事业的非凡意义。“每一个社会时代都需要有自己的大人物”,但“造就一批有经验、有极高威望的党的领袖是一件长期的艰难的事情”,领袖是在伟大斗争的实践中逐步形成的。遵义会议确立毛泽东同志的领导地位不是偶然的,而是中国革命历史进程的必然,是从成功经验和血的惨痛教训中得来的,经历了一个极其艰难而曲折的过程。从遵义会议前后的一系列会议及重大抉择过程,可以清晰看到历史长河伟大转折的九曲十八弯。
在全党上下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之际,求是杂志社调研组一行,沿着当年中央红军长征的足迹长途跋涉,深入回溯湖南通道转兵,贵州、云南黎平会议、猴场会议、遵义会议、扎西会议、苟坝会议的历史脉络,意在启示人们深入探寻伟大转折与确立毛泽东同志领导地位的历史关联,深刻领悟新时代“两个维护”的重大意义,在重温历史中更加坚定“两个维护”的政治自觉和历史自觉。
前 夜
奔腾的湘江水,诉说着红军抢渡突围那段悲壮的历史。
1934年11月下旬,从中央苏区出发的红色大军,连破敌人三道封锁线到达湘江边。面对敌军凭借湘江天险设下的第四道封锁线,红军广大指战员以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同敌人展开殊死搏斗,无数红军烈士的鲜血染红了滔滔湘江水。“从此不食湘江鱼”,是当地人民心中对牺牲红军最痛彻的怀念。经过这场长征以来最惨烈的战斗,中央红军虽然绝地逢生,暂时跳出了敌人的包围圈,但也付出了巨大代价,由长征出发时的8.6万余人,锐减到3万余人。
长征这一惊天动地的革命壮举,是中国共产党和红军谱写的壮丽史诗,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中的巍峨丰碑。这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路线图。 新华社发
“强渡湘江血如注,三军今日奔何处?”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长征初征的严重受挫,使广大红军将士对“左”倾领导者越来越不满,认为仗再也不能这样打下去了。“让毛泽东同志出来领导红军”的呼声,日益高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