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恩来与20世纪50年代的来华苏联专家工作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并开展各领域建设,成为党和国家的中心工作。鉴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经济基础十分薄弱、科技力量十分有限,加之全面执政和建设国家的经验较为缺乏,党中央提出要向先进国家学习,合理利用国外资金、技术、人才等优质资源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其中,聘请外国专家来华工作是向先进国家学习和合理利用外国智力资源的一项关键举措。基于当时的国际形势及我国外交政策,我国在聘请外国专家来华工作方面以当时工业化程度较高的苏联、东欧等社会主义国家为主,其中绝大部分外国专家来自苏联。早在1949年7月,周恩来即致电秘密访苏的刘少奇,建议苏联政府在派人来华合作时最好“先带铁路、电力、钢铁、煤矿、煤油矿、军事等专家同来”。此后,苏联向我国大规模和成批次地派遣专家,涉及经济生产、科教文卫等诸多领域。据相关统计,从1949年8月第一批苏联专家来华,到1960年8月苏联宣布撤走全部在华专家,这一时期来华工作的苏联专家至少有2万人。作为新中国的总理和外交事业的主要奠基者之一,周恩来直接领导了我国20世纪50年代的苏联专家工作,为新中国在坚持独立自主的前提下积极争取外国援助特别是外国人力资源的支持,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积累了宝贵经验。就目前的研究进展来看,我国学界主要侧重于对苏联专家来华工作的背景与原因、重点项目、历史贡献等进行探讨,而关于周恩来领导做好苏联专家工作的研究成果还比较少。有鉴于此,本文拟就此问题进行一些梳理分析。
一、确立做好来华苏联专家工作的基本导向
确立明确的工作导向,是发挥苏联专家作用的重要前提。周恩来立足新中国的实际情况,着眼于新中国建设的需要,就做好苏联专家工作提出并确立了明确的工作导向。
(一)争取外援但不依赖外援
在领导新中国建设的过程中,周恩来十分注重处理好独立自主与争取外援的辩证统一关系,强调在我国经济社会和科技文化还相当落后的情况下必须向先进国家学习借鉴,同时又必须摒弃依赖思想,力争最有效最合理地利用外国援助,在最短期内掌握技术、组建机构和培养骨干。这就为做好苏联专家工作确立了主基调。1950年4月,周恩来在第一次全国统战工作会议上强调,与兄弟国家要开展“既有革命友谊而又平等合作的事”,指出“一切团结,必须先靠自己,然后再求援助。没有援助是不行的,所以必须团结国际友人。所以革命也好,建设也好,主要靠自己。有了外援,也需是平等相处”。同月,周恩来专门就聘用苏联专家工作要求政府部门必须“认真向专家学本事”,要求“赶快在一两年内向专家学好本事,免得专家走了仍然不能自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