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生:苏联是怎么解体的——从《办公室的故事》说起

2022-11-22 6339 4
作者: 安生 来源: 卢瑟经济学之安生杂谈

  今年是苏联解体31周年。

  一个超级大国是怎么轰然倒下的?这是至今让人许多人困惑的问题。

  于是,苏联的解体被作为负面教材赋予不同的警示教育意义,截至目前大致有几种解释:

  体制僵化说,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僵化落后,资源配置不合理,经济长期落后,最终被淘汰。持这种观点的一般是支持市场经济的自由主义者。

  西方和平演变说,西方掌握舆论宣传,持之以恒对苏联人民洗脑,最终苏联人民集体发飙,自己拆毁了苏联。持这种观点的一般是喜欢猎巫者。

  西方间谍潜入说,西方扶植了代理人,戈尔巴乔夫和叶利钦都是西方代理人,戈尔巴乔夫瘫痪苏共,叶利钦建立俄罗斯,两人珠联璧合,拆毁苏联。吃这种观点的人和前一类人有相同之处,不过有区别,区别是对苏联解体的责任的责任归属,是属于中下层劳动者还是属于苏共领导层。

  苏共党员腐败说,苏共党员太腐败了,苏联老百姓对他们深恶痛绝,20万人发动十月革命夺取政权,200万人的时候打败法西斯,2000万人的时候亡党亡国。这是又把责任推给2000万党员了。

  苏联遭受美国经济战争说,美国加息导致石油价格暴跌,苏联经济入不敷出,加上美国支持阿富汗圣战士,在经济上拖垮了苏联。持这种观点的是一些经济史学者和货币战争论者。

  苏共高层叛变说,苏联高层领导人不满足于享有公有制提供的特权,而是要把特权变为私人财产传承下去,于是发动了来自上层的革命,搞家族传承吾辈责。

  这些观点有些是纯粹的胡说八道,有些则不够全面,都是站在某一阶级的立场上出发,试图实现某种宣传目的。本文试图从当时的苏联社会结构入手,就苏联解体的前因后果,为读者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1977年,勃列日涅夫时代(亦称勋宗时代),苏联拍摄了一部电影《办公室的故事》。该影片后来引入我国,广为流传,情节轻松温馨,获得好评。

  电影的剧情很简单,某统计局轻工业处副处长是一个带两个儿子生活的中年离异男子,为了谋求空缺的处长的位置,在老同学现任副局长的怂恿下,主动向该局单身女局长套近乎。两人一来二去产生感情,女局长对副处长从拒之千里到如胶似漆。最终,两人走到一起,女局长为副处长生下了第三个孩子。至于日后女局长是否提拔了自己的副处长老公,不得而知。

  电影的开始,女局长坐专车上班,是全局上班最早的人。穿一身进口货的女秘书挤电车上班。带两个儿子的副处长挤公交车上班。副处长的大学女同学另一位办公室熟女社畜坐火车上班。副处长生活拮据,见人就借钱,他需要20卢布,儿子的靴子破了,没钱买新的。

查看余下88%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赞赏备注

长按二维码打赏

评论(共4条)

4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