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早期基层组织的典范 ——论中共安源支部的历史地位与贡献
提要:中共安源支部是中共早期基层组织建设的先行者与模范者,她的创建开创了“产业支部”的党建模式,助推了中共早期“群众化”的发育进程以及基层组织建设。同时,通过领导安源工人运动,该支部探索了一条中共领导工人运动的成功路径,树立了一面中国工人运动的光辉旗帜,创造了一批中国工人运动的先进经验,构建了一种中国工人运动的代表性精神,为中国工人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作出了较为突出的历史贡献。
关键词:中共安源支部;中共基层组织;历史贡献;历史地位
作者简介:文侃,男,萍乡学院安源红色文化研究中心教授。(江西萍乡337055)
来源:苏区研究,2022年第5期。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中国共产党百年历程中重建民族自信的历史贡献与经验启示研究”(21BDJ106)
毛泽东、李立三、刘少奇等在领导安源工人运动中建立的中共安源支部,是中共基层组织发展史上一个应当予以格外关注的地方党支部。目前学界关于这一支部的学术研究还尚欠丰富,为数不多的成果大多属于对于其创建和发展历史过程的描述性研究,鲜见专门挖掘其历史贡献与历史地位方面的成果。本文尝试将中共安源支部置于中共早期基层组织成长史的研究框架中,以1922—1925年为时间范畴,从三个维度考察和展示这一中共早期基层组织创建的历史意义,梳理和总结其作出的历史贡献,从中揭示和呈现其应有的历史地位。
一、中共安源支部:中共基层组织建设的先行者与模范者
(一)中共基层组织建设的先行者
1922年2月由中共湖南支部筹划组建,诞生在萍乡煤矿安源火车房的中共安源路矿支部,是中共建立的第一个产业工人支部,已成为中共党史界一个达成广泛共识的结论。相关党史权威论著在叙述中共二大前全国各地建立的基层组织时,也都将安源路矿支部列在最前面。基于中共成立后最先组织和发动的革命运动是工人运动,工厂是中共组织渗透于基层群众的最早场域,而安源路矿支部又系中共在工人运动中创建的第一个产业工人支部。因此,中共安源支部应当属于中共基层组织建设的一个先行者。
安源何以先行?中共首个产业工人支部为什么会诞生在安源?有学者认为主要是因为当时萍乡煤矿相比于上海、长沙等城市,资产阶级势力薄弱而安源工人的力量相对强大且思想较为单纯,以及毛泽东对李立三的知人善任和后者特有的社会资源和个人优势。笔者对此基本表示赞同,但需要补充和强调的是,安源作为中国近代工业文明发祥地之一的产业背景,毛泽东、李立三等最初在安源工人中间高超的马克思主义思想宣传,以及中共湖南支部身上特有的“勇毅进取”湖湘文化风格等,也应是其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毕竟,没有产业,何来产业工人;没有马克思主义的植入,何来马克思主义的政党组织;而中共湖南支部“勇毅进取”的表现,则是在坚持毛泽东确立的“注重找真同志”的目标和原则下,没有缩手缩脚的搞关门主义,而是敢于大胆吸收工人中间的中坚和优秀分子入党。受主旨和篇幅所限,本文在此不作展开论述。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