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不作美?“西进”的心芽还要复萌!
然而天不作美,老天爷也出面来说话了。
《历史的回顾》中写到了西进勘查路线的结果:
我带先头部队,向洮州进发,张国焘他们继后。过了洮州,向老乡调查。据老乡说,现在黄河对岸已进入大雪封山的季节,气候寒冷,道路难行。根据这样的地形、气候条件,我觉得渡河的计划难以实现。遂返回洮州,向朱、张汇报。[1]
都这样了,张国焘仍然固执己见,在1936年9月27日的洮州会议上,他又提出“绕道而行”。
《历史的回顾》对洮州会议的情况仍然只有简单一句话:
朱、张在洮州召开会议,讨论了中央的指示,一致决定放弃西渡计划。二十九日,方面军总部下达了北进静、会地区的命令。[2]
而另一位与会者傅钟的回忆更为详实清晰:
张国焘不想与中央会合的思想是很固执的,西进已经山穷水尽了,他还坚持,说前面不通,可以绕道西进。
朱总司令劝他说,是回头的时候了,不能一错再错。
张国焘还想来一个漳县会议,争取多数支持。于是又有一个洮州会议,在城里一个天主教堂里召开的。张国焘说,打到迪化(今乌鲁木齐),打通国际路线,得到装备再打回来,与一方面军会合也不迟(笔者注:这是共产国际指示声称“不能允许”的,也是后来西路军一位主帅一直孜孜于心的设想)。大雪封山,可不可以从南边绕道。
陈昌浩立刻说:从地图上看那又要走一片草地,部队走怕了,再走草地开小差的增多,部队怎么带?
徐向前同志也语重心长地劝说:鄂豫皖出来的同志不想再折腾了。
肖克、李卓然、余洪远、王维舟几位同志会前和我交换过意见。感到中央已有明确命令,不能再犹豫含糊,于是在会上都以各自的方式表示了执行静会战役计划的意愿。
张国焘在会上空前孤立,才被迫放弃西进主张同意北上静会地区。[3]
徐向前、陈昌浩都说得很在理,要再过人烟稀少就粮困难的雪山草地,部队真是不好带了。就是这次掉头西进,也曾发生了“整连的逃跑”,而且人家来去清楚明白——出走前还留下信来:“等到你们真正革命再见”[4]。
的的确确,红四方面军的将士们,是真不想再折腾了。
那天,红二方面军贺、任、关、刘首长也致电请党中央“最后决定四方面军行动”[5],党中央也迭电朱德、张国焘、徐向前、陈昌浩,除明令红四方面军北上会合并详陈理由外,还告以了“兰、凉线虽有五六百里,但沿途人户稀少,粮食不足,且中有大雪山。此为邓发亲历函告者。敌如先占要点,我将是绝大困[6]”等情况。
朱、张、徐、陈致电党中央,决定再次北上,且“不再改变”[7]。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