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之亡,亡在金钱蒙蔽了眼睛,蚀坏了骨架
前言:宋朝很有钱,钱多得超出你的想象。然而,这个当时世界上最富有的王朝却又以最难堪的方式覆灭,就连灭掉它的人都自己承认不是存心的。面对这样的史事,纵是用现代人也难免不会出现思维尴尬,可这又是千真万确。
然而,就在我们带着现代的尴尬走进真实的历史的时候,我们的尴尬转化成了长长的唏嘘——
一
宋朝真的很有钱,我们可以通过“数说宋朝”来感知。
根据宋末元初史学家马端临的专著《文献通考》记载,北宋中后的国家税收为7000万贯到8000万贯。最高税收峰值达到1亿6000万贯。即是失去了半壁江山的南宋,国家税收也达到了1亿贯。一贯约等于0.7白银,保守估计,宋朝的税收平均每年也有6000万两白银。
也许你还不知道这个数字有多牛,那好,我们来作些对比——
明隆庆5年(1571年)国家岁入白银250万两。张居正改革之后的万历28年(1600年),岁入400万两。
明末天下大乱,在后金和农民起义的两面夹击下,明政府先后增加了辽饷,剿饷和练饷的征收,即著名的“三饷加派”,结果弄得民怨沸腾,烽烟四起。而这种“饮鸩止渴”的做法给国家带来的税收也不过每年1000万两左右。
也就是说,明朝一年的财政总收入最多时也不过1500万两白银左右,仅仅是北宋税收峰值时的1/10,南宋的1/6,尽管这时已经是南宋灭亡的300多年之后,尽管明朝的国土要远远大于宋朝。
清朝的财政状况比明朝要好一些,国家初定的顺治7年(1650)岁入1485万两。咸丰年间(1850前后),岁入约为3000-4000万两。数量仍然远远小于600年前的宋朝,而此时中国的人口已经超过3亿,估计为宋朝人口的2-3倍以上。
宋朝不但农业发达,工商业和科学技术也是当时全球翘楚,也是国家税收的主要来源。
熙宁10年(1077)北宋税赋总收入共7070万贯,其中农业的两税2162万贯,占30%,工商税4911万贯,占70%。
宋朝工商税这个数字究竟有多大,我们也可以比较一下——
明朝著名的财迷皇帝明神宗(万历)以“矿税”的名目,用杀鸡取卵的方式压榨工商业者,8年间总共搜刮到了200万两白银,不足宋朝的一个零头。
宋朝工商税这个数字说明,构成国家财政收入主体的,已经不再是农业,而是工商业了,农业社会已经开始向工业社会悄悄迈进了。
对此,我们还可以从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中,窥探到宋朝的经济盛况:商铺林立,建筑豪华,人流如织,衣着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