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新:关于我宗教信仰问题的几点澄清
2012-11-13
作者: 何新
来源: 何新新浪博客
关于何新宗教信仰问题的几点澄清
许多人往往以为何新是马克思主义者,是共产主义者,相信无神论和信仰科学教。其实我在90年代与西方记者交谈时就说过——我研究马克思主义,认为马克思理论的某些社会分析工具和经济分析方法至今有效,但我并非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意识形态的信仰者。
在2000年时事出版社出版的《思考:我的哲学宗教观念》以及后来出版的两卷本《哲学思考》等书中,我曾有明确地说明——表明我本人持有宗教观念,不信仰科学教和无神论。有关要义如下(这里发表时有若干新的补充):
1、我是有神论者,是唯心论者,是在家隐修不入宗门的佛教信徒。
2、我鄙视20世纪以来中国流行的“科学”迷信。
3、我认为,科学、宗教、艺术和哲学都是社会意识形态。科学与学术作为工具理性,具有某种实用性价值。
但是作为认知工具,康德以来对认知本性和工具的研究已经揭示——科学远远不能穷尽宇宙神性及人性之谜。
(参看本博去年发表的何新有关博文。)
4、我相信人生具有原罪,人性本恶。
漠视人性的冷酷科学在人文性以及引导人性趋向善,特别是对于沟通人性与神性和超越物理生存的意义上,科学的价值远低于宗教、哲学和艺术。
5、实际上,“科学教”,即对所谓科学的迷信和崇拜,也是启蒙运动以来近代共济会意识形态所制造的一种新的邪教。
6、但值得注意的是,在那些自17世纪以来创生近代科学体系的西方发达国家中,这种崇拜所谓“科学”的邪教并不流行。
西方国家的政治家、学者、科学家很少不是持有神圣宗教信仰的人。在西方,一个人如果公然声称自己为无神论者,会被社会主流看做心怀邪恶。
7、前苏联、俄罗斯在国家意识形态意义上现在也已经摒弃旧时代的无神论,回归于革命前的东正教信仰。
一个没有正信的民族是可悲的。
8、全世界多数人类有宗教信仰。只有中国和极少数几个国家,仍然以标榜无神论、无宗教信仰为荣,而把宗教信仰看做愚昧迷信。中国当代的人性败坏和堕落,与全民无信仰、不相信果报的无神论广泛流行有关。
9、“五四运动”以来浅薄理解西方启蒙文化的中国知识界,制造了两个迷信即民主迷信和科学迷信——对所谓"二先生"德先生、塞先生的迷信,此乃是中国百年以来不断发生人文悲剧——包括文化大革命的重要原因。这也是自清代300年来,中国文人多世代地持续传递无知的一种可悲的精神文化表现。
10、所以我唾弃无神论,鄙视唯物论。我以守持正信为荣。
——————————————
老何对跟帖提问的一个答复:
cicada_zl2012-11-12 10:57:27问:
博主回复:
关于意识形态、学术、科学、宗教和真理的异同
(老何让博主重发此文,蔑视并厌弃那些小儿科之辈的讨论。必要时则关闭跟帖。)
1、 意识形态并非认知工具,而是一个解释和言说的体系,整合(组织)和动员社会的宣传体系。
2、 意识形态与学术关联密切,但决不要与学术混为一谈,特别是人文学术。
但是,关于人文学术,我们避免使用“科学”或“社会科学”的概念。因为“五四”以后的中国文人中存在一种科学性迷信和崇拜,"科学"一词几乎近于偶像。(所谓“德先生”与“赛先生”)
3、 科学是一个人造概念系统,与一切人造系统同样地具有虚拟性。 科学提供知识,但是知识并不等于真理。但是科学系统在立场上要求自身具有客观性,在理则上要求理论具有普遍性,在目标上要求服务于公众性。
4、意识形态在立场上具有主观性,但也具有普遍性和公众性。
5、学术,不仅立场具有主观性,而且很少具有普遍性和公众性。让公众去评定学术是可笑的。(钱钟书所谓“荒江野老二三之学”。)
[钱钟书说:“学问大抵是荒江野老,屋中两三素心人议论之事,朝市之显学必成俗学。”]
6、 科学是一种认知的学术,探索未知的学术,寻求真知的学术,客观的学术。例如万有引力定律不会因为研究者的理念不同、信仰不同、立场角度不同而改变。
7、 虽然学术与科学都是寻求认知的理念体系。但是,学术与科学不同,因为理论立场不同。学术可以成为私人的精神玩具(所谓象牙塔),而科学则是社会的工具。
[何谓理念?即系统化的概念、理论。]
科学是具有普适性的认知结论,已经成为公众的信念。学术则是私人性的。学术研究常是个人行为,因此学术发现往往是亇人荣誉。
只有某种学朮结果成为完全无异议的公众意识时,学术才能被认为是科学。至今还没有形成所谓“社会科学”。人文学术仍只是学术,远达不到自然科学系统具有的客观性、理则性、无可置疑的公认性和公众性。因此,人文学术很难谈得上已经具有科学性.
8、 学术是主观的理念体系和理论。学术具有较强的个人性色彩,这一点与科学非常不同。
例如何新讲论的学术,可以叫“何新学术”,但不可能叫“何新科学”。如果何新讲论历史,可以叫“何新的史学”。但如何新讲论物理学、化学,却不可能称为“何新物理学”或“何新化学”。因为物理化学的原理是普适性的,不可能因讲论者的不同而有所改变。
科学观点不会因人而异,但学术观点则往往因人不同,并且经常会改变。
9、 然而现代物理学却有牛顿物理学和爱因斯坦物理学的区别,表明物理学理论也学术化了——爱因斯坦相对论无疑具有极其鲜明的个人色彩。
古典物理(牛顿物理)学本来似乎无可置疑的真理性,由于爱因斯坦相对论的成立而被动摇。这两大体系在一系列基本原理的预设上(例如光速不变、时空的多维及三维性)都是矛盾的和分歧的,目前仍然尚难定论的。
10、科学观念的这种稳定性、普适性和公众性,是对于“科学”的迷信的由来。迷信源于信仰和信念,实际是源于人心的宗教属性。
11、科学源于理性。但对于多数公众来说,科学并不是理性工具而是又一种迷信,盲信科学,以致盲从科学。
科学迷信与宗教迷信的区别只是偶像的不同,宗教的偶像是神,科学迷信的偶像是科学。
12、所谓反对伪科学的运动,本身就是基于对科学的造神化。
因为科学起源于学术,而学术就是尚不能知真伪、尚未成为共识的前科学。反伪运动使既有的科学被置于不容怀疑的神化地位,同时扼杀了许多学术——萌芽状态的前科学或潜科学的种子。
13、慎言真理。
通常人们所谓真理往往只是一种信念:我相信这是真的,所谓真理——这是那些关于真理的断言的真实意义而已。一个人宣称或断定:“真理就是a”,其实他的真实意识是:我宣称的真理是a,我认为的真理是a,我主张的真理是a.。如此而已。但是任何别人都有同等权利主张相反的观点也是真理:我认为的真理不是a而是b!
[于是有人会搬出外在的头衔:是什么专家这么主张——ok,专家的主张也要接受检验;自相矛盾的,不能覆验于事实的,就是屁。当然,我们通常愿意信赖专家,仅仅因为——当且仅当:他们的主张在这两点上经得起推敲。]
通常那许多关于真理的言说,往往不过是某些人的私见、意见、见解而已。在论辩中高高挥舞科学和真理招牌的人,不过是要求你相信他,迷信他,跟他走而已.
14、真理是一层层的,正如宇宙本身的构造,在最內层的深处和最外层的远处,真理都是无限而不可穷尽的。有限者并非真理。由于不可穷尽,所以有限的言说并非真理——我们所已知和能知的有限层面,都不是真理。
15、意识形态既不是真理也不是学术更不是科学。
意识形态是一种公共意识,一种集体认知,公众信仰、群体意识。一亇组织,一个团体,一个社会,一个国家,都离不开意识形态。
意识形态从精神上维系一个组织。意识形态提供一种集体认同的价值观。意识形态形成社会的精神力量。意识形态通过舆论左右社会。意识形态制造出社会的精神偶像,集体信仰。
16、宗教就是一种极为强有力的社会意识形态。
宗教的需要来自人性和心灵的最深处。茫茫宇宙,不测的命运和人生,使得人类的理性科学技术显得无比渺小。宗教信仰不仅提供了使人类灵魂与他界直接沟通的通道,也提供了在现世面对一切变局而始终可以依靠的精神支柱和最终皈依的归宿。
17、宗教的强大力量在于它的排它性。宗教体系是自给自足的,它不依赖任何科学或学术。它是超验和绝对的,宗教是人类意识中唯一自我宣示的“绝对真理”。
18、一个社会可以没有学术没有科学,但是绝对不能没有意识形态。没有公共意识形态的社会必定崩溃。意识形态就是一个社会默认的神话。民主、自由、自由主义、共产主义都是意识形态的神话。
19、科学的理性素质使之不具有强制性,因此科学不能领导社会。所谓科学决策只是个空洞的意识形态口号而已。学术的个人性质使得学术也不能引导社会。
只有意识形态——具有强制性、信念性以及集体认同的社会信仰,才能引导社会的集体方向。没有意识形态的引导,一个社会就迷了路。
20、许多人分不清意识形态与科学和学术的区别。这是有历史渊源的。毛时代发动批红楼学术、批海瑞罢官等学术和艺术作品,把学术分歧通过意识形态斗争转变为国家政治斗争,实际是泛意识形态化。
但后毛时代走了另一极端,国家一度放弃制作意识形态,放弃意识形态管理,非意识形态化也使国家陷入困境。
21、历史意识既是人文学术,也是意识形态。作为人文学术,历史学应当由有资格和具有准备知识的专业人士,在学术范围内自由研究。
但面向公众的历史教育则是意识形态,应当受到国家的严格管理,应当以国家和民族的共同利益为准绳,对历史意识的公众传播严格审核。
22、什么叫真理?真相(基于客观观察),真实(综合实体),真理(系统化理论 ),都是认知概念;由感性到理性。
但是这些所谓“真理”,仍然都是人的作品。人类所知只是现象。人类对宇宙真正的本质(另一种翻译即“本体”或“自在者”),一无所知而且必然一无所知——这是康德哲学的伟大发现,也是近代欧洲经验主义中最可取的观点。
我们所知道和谈论的所谓事物的“本质”,根据都是来自我们所观察的事物现象,我们所自以为的事物“本质”,由于彼此看法不同难免会有纠缠不清的争论——而且,那绝对不是宇宙自身自在的、真正的本质。
23、科学只是人类寻求对于宇宙和人生进行认知的工具理论。
所谓工具理论,其实是一个实用主义或实效主义的概念。工具理论是主体探索未知对象的解释和认知工具,但不意味着工具本身是必然真理。
24、一种理论,只要言之成理(非自相矛盾),持之有故(有某些事实和理论的依据),就足以成一家之言,构成一种学术。
如果一种学术的理论能够解释一些现象和事实,就可以作为一个工具理论。覆盖的事实越广阔,则工具性能越强。
25、世界上存在的唯一必然真理是存在的世界本身,除此之外别无第二真理。
凡是存在的都是合理的,并非意味着存有即应该;而是说,无论人喜欢不喜欢——这个现实的真世界,也唯有这个现实的真世界;是人所必须面对和作出认知的。所谓认知,就是寻找出那些发生者和存在者,之所以发生和存在的必然理则和根据,即因果性。
26、现实本身永无错误,错误的只有人关于现实的观念。若想改变现实,就必须首先恰当地认知现实——知道现实何以成其为现状的必然“机制”——因果关系。
人只有运用现实本身具有的手段才能改变现实。在这一点上,任何高妙的理念、理想、观念及意识形态都毫无价值也毫无用处。
27、人类理性的基石就是认知因果性。
因果性不仅是可认知的,而且是可操作的。操作即实践。休谟的因果怀疑论,由于因果的可操作实践而破产。
知其因果,就可以操作因果和创生因果。能够创生和操纵因果,也就意味着因果的可知性。
其实,人类的一切认知、言说、理论、学术、科学以及意识形态,都不过是试图描写、解释、表述而把握世界及其因果关系的尝试而已。
28、关于实践。这个词似来自明人,求之语源:实者,实干;践者,足之所履曰践。故:实干、履践曰实践。
29、毛泽东曾说:我的两本哲学书,实践论较好。
确然。《矛盾论》其实是所谓“矛盾”的形而上分析,是一种形而上学(亚里士多德意义上的)。论中所谓“矛盾”基于表象,作为哲学范畴则具有歧义。所谓“主要矛盾”往往决定于人之主观判断,因此可能人言人殊。
而《实践论》所讨论则为认识论,关于人如何求取真理。
30、毛的“实践论”主张:行重于知。履践和尝试胜于理论与空谈。不务实者必无知。人必须从履践的经验中方能求取真知识,而最终则要以实效为标准而作检验——惟不断成功者,方可信任为(相对的)真理。因此并无现成的、既得的、永恒的、最后的、自在的真理。
这种实效主义,是一种动态的哲学真理观,高明于静态的欧洲经验主义和美国实用主义。
(写于1999-2000年,2006.11.27-29修改)
(老何让博主重发此文,蔑视并厌弃那些小儿科之辈的讨论。必要时则关闭跟帖。)
本文收入于何新《哲学思考》一书上册,时事出版社2009年出版
1、 意识形态并非认知工具,而是一个解释和言说的体系,整合(组织)和动员社会的宣传体系。
2、 意识形态与学术关联密切,但决不要与学术混为一谈,特别是人文学术。
但是,关于人文学术,我们避免使用“科学”或“社会科学”的概念。因为“五四”以后的中国文人中存在一种科学性迷信和崇拜,"科学"一词几乎近于偶像。(所谓“德先生”与“赛先生”)
3、 科学是一个人造概念系统,与一切人造系统同样地具有虚拟性。 科学提供知识,但是知识并不等于真理。但是科学系统在立场上要求自身具有客观性,在理则上要求理论具有普遍性,在目标上要求服务于公众性。
4、意识形态在立场上具有主观性,但也具有普遍性和公众性。
5、学术,不仅立场具有主观性,而且很少具有普遍性和公众性。让公众去评定学术是可笑的。(钱钟书所谓“荒江野老二三之学”。)
[钱钟书说:“学问大抵是荒江野老,屋中两三素心人议论之事,朝市之显学必成俗学。”]
6、 科学是一种认知的学术,探索未知的学术,寻求真知的学术,客观的学术。例如万有引力定律不会因为研究者的理念不同、信仰不同、立场角度不同而改变。
7、 虽然学术与科学都是寻求认知的理念体系。但是,学术与科学不同,因为理论立场不同。学术可以成为私人的精神玩具(所谓象牙塔),而科学则是社会的工具。
[何谓理念?即系统化的概念、理论。]
科学是具有普适性的认知结论,已经成为公众的信念。学术则是私人性的。学术研究常是个人行为,因此学术发现往往是亇人荣誉。
只有某种学朮结果成为完全无异议的公众意识时,学术才能被认为是科学。至今还没有形成所谓“社会科学”。人文学术仍只是学术,远达不到自然科学系统具有的客观性、理则性、无可置疑的公认性和公众性。因此,人文学术很难谈得上已经具有科学性.
8、 学术是主观的理念体系和理论。学术具有较强的个人性色彩,这一点与科学非常不同。
例如何新讲论的学术,可以叫“何新学术”,但不可能叫“何新科学”。如果何新讲论历史,可以叫“何新的史学”。但如何新讲论物理学、化学,却不可能称为“何新物理学”或“何新化学”。因为物理化学的原理是普适性的,不可能因讲论者的不同而有所改变。
科学观点不会因人而异,但学术观点则往往因人不同,并且经常会改变。
9、 然而现代物理学却有牛顿物理学和爱因斯坦物理学的区别,表明物理学理论也学术化了——爱因斯坦相对论无疑具有极其鲜明的个人色彩。
古典物理(牛顿物理)学本来似乎无可置疑的真理性,由于爱因斯坦相对论的成立而被动摇。这两大体系在一系列基本原理的预设上(例如光速不变、时空的多维及三维性)都是矛盾的和分歧的,目前仍然尚难定论的。
10、科学观念的这种稳定性、普适性和公众性,是对于“科学”的迷信的由来。迷信源于信仰和信念,实际是源于人心的宗教属性。
11、科学源于理性。但对于多数公众来说,科学并不是理性工具而是又一种迷信,盲信科学,以致盲从科学。
科学迷信与宗教迷信的区别只是偶像的不同,宗教的偶像是神,科学迷信的偶像是科学。
12、所谓反对伪科学的运动,本身就是基于对科学的造神化。
因为科学起源于学术,而学术就是尚不能知真伪、尚未成为共识的前科学。反伪运动使既有的科学被置于不容怀疑的神化地位,同时扼杀了许多学术——萌芽状态的前科学或潜科学的种子。
13、慎言真理。
通常人们所谓真理往往只是一种信念:我相信这是真的,所谓真理——这是那些关于真理的断言的真实意义而已。一个人宣称或断定:“真理就是a”,其实他的真实意识是:我宣称的真理是a,我认为的真理是a,我主张的真理是a.。如此而已。但是任何别人都有同等权利主张相反的观点也是真理:我认为的真理不是a而是b!
[于是有人会搬出外在的头衔:是什么专家这么主张——ok,专家的主张也要接受检验;自相矛盾的,不能覆验于事实的,就是屁。当然,我们通常愿意信赖专家,仅仅因为——当且仅当:他们的主张在这两点上经得起推敲。]
通常那许多关于真理的言说,往往不过是某些人的私见、意见、见解而已。在论辩中高高挥舞科学和真理招牌的人,不过是要求你相信他,迷信他,跟他走而已.
14、真理是一层层的,正如宇宙本身的构造,在最內层的深处和最外层的远处,真理都是无限而不可穷尽的。有限者并非真理。由于不可穷尽,所以有限的言说并非真理——我们所已知和能知的有限层面,都不是真理。
15、意识形态既不是真理也不是学术更不是科学。
意识形态是一种公共意识,一种集体认知,公众信仰、群体意识。一亇组织,一个团体,一个社会,一个国家,都离不开意识形态。
意识形态从精神上维系一个组织。意识形态提供一种集体认同的价值观。意识形态形成社会的精神力量。意识形态通过舆论左右社会。意识形态制造出社会的精神偶像,集体信仰。
16、宗教就是一种极为强有力的社会意识形态。
宗教的需要来自人性和心灵的最深处。茫茫宇宙,不测的命运和人生,使得人类的理性科学技术显得无比渺小。宗教信仰不仅提供了使人类灵魂与他界直接沟通的通道,也提供了在现世面对一切变局而始终可以依靠的精神支柱和最终皈依的归宿。
17、宗教的强大力量在于它的排它性。宗教体系是自给自足的,它不依赖任何科学或学术。它是超验和绝对的,宗教是人类意识中唯一自我宣示的“绝对真理”。
18、一个社会可以没有学术没有科学,但是绝对不能没有意识形态。没有公共意识形态的社会必定崩溃。意识形态就是一个社会默认的神话。民主、自由、自由主义、共产主义都是意识形态的神话。
19、科学的理性素质使之不具有强制性,因此科学不能领导社会。所谓科学决策只是个空洞的意识形态口号而已。学术的个人性质使得学术也不能引导社会。
只有意识形态——具有强制性、信念性以及集体认同的社会信仰,才能引导社会的集体方向。没有意识形态的引导,一个社会就迷了路。
20、许多人分不清意识形态与科学和学术的区别。这是有历史渊源的。毛时代发动批红楼学术、批海瑞罢官等学术和艺术作品,把学术分歧通过意识形态斗争转变为国家政治斗争,实际是泛意识形态化。
但后毛时代走了另一极端,国家一度放弃制作意识形态,放弃意识形态管理,非意识形态化也使国家陷入困境。
21、历史意识既是人文学术,也是意识形态。作为人文学术,历史学应当由有资格和具有准备知识的专业人士,在学术范围内自由研究。
但面向公众的历史教育则是意识形态,应当受到国家的严格管理,应当以国家和民族的共同利益为准绳,对历史意识的公众传播严格审核。
22、什么叫真理?真相(基于客观观察),真实(综合实体),真理(系统化理论 ),都是认知概念;由感性到理性。
但是这些所谓“真理”,仍然都是人的作品。人类所知只是现象。人类对宇宙真正的本质(另一种翻译即“本体”或“自在者”),一无所知而且必然一无所知——这是康德哲学的伟大发现,也是近代欧洲经验主义中最可取的观点。
我们所知道和谈论的所谓事物的“本质”,根据都是来自我们所观察的事物现象,我们所自以为的事物“本质”,由于彼此看法不同难免会有纠缠不清的争论——而且,那绝对不是宇宙自身自在的、真正的本质。
23、科学只是人类寻求对于宇宙和人生进行认知的工具理论。
所谓工具理论,其实是一个实用主义或实效主义的概念。工具理论是主体探索未知对象的解释和认知工具,但不意味着工具本身是必然真理。
24、一种理论,只要言之成理(非自相矛盾),持之有故(有某些事实和理论的依据),就足以成一家之言,构成一种学术。
如果一种学术的理论能够解释一些现象和事实,就可以作为一个工具理论。覆盖的事实越广阔,则工具性能越强。
25、世界上存在的唯一必然真理是存在的世界本身,除此之外别无第二真理。
凡是存在的都是合理的,并非意味着存有即应该;而是说,无论人喜欢不喜欢——这个现实的真世界,也唯有这个现实的真世界;是人所必须面对和作出认知的。所谓认知,就是寻找出那些发生者和存在者,之所以发生和存在的必然理则和根据,即因果性。
26、现实本身永无错误,错误的只有人关于现实的观念。若想改变现实,就必须首先恰当地认知现实——知道现实何以成其为现状的必然“机制”——因果关系。
人只有运用现实本身具有的手段才能改变现实。在这一点上,任何高妙的理念、理想、观念及意识形态都毫无价值也毫无用处。
27、人类理性的基石就是认知因果性。
因果性不仅是可认知的,而且是可操作的。操作即实践。休谟的因果怀疑论,由于因果的可操作实践而破产。
知其因果,就可以操作因果和创生因果。能够创生和操纵因果,也就意味着因果的可知性。
其实,人类的一切认知、言说、理论、学术、科学以及意识形态,都不过是试图描写、解释、表述而把握世界及其因果关系的尝试而已。
28、关于实践。这个词似来自明人,求之语源:实者,实干;践者,足之所履曰践。故:实干、履践曰实践。
29、毛泽东曾说:我的两本哲学书,实践论较好。
确然。《矛盾论》其实是所谓“矛盾”的形而上分析,是一种形而上学(亚里士多德意义上的)。论中所谓“矛盾”基于表象,作为哲学范畴则具有歧义。所谓“主要矛盾”往往决定于人之主观判断,因此可能人言人殊。
而《实践论》所讨论则为认识论,关于人如何求取真理。
30、毛的“实践论”主张:行重于知。履践和尝试胜于理论与空谈。不务实者必无知。人必须从履践的经验中方能求取真知识,而最终则要以实效为标准而作检验——惟不断成功者,方可信任为(相对的)真理。因此并无现成的、既得的、永恒的、最后的、自在的真理。
这种实效主义,是一种动态的哲学真理观,高明于静态的欧洲经验主义和美国实用主义。
(写于1999-2000年,2006.11.27-29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