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地球2》,书写中国人的答案

2023-01-24
作者: 双瞳 来源: 新潮沉思录公众号

  前排提示:本文将不可避免的带来一定程度上的剧透,建议收藏后等从电影院归来再看。毕竟,你在预告片里看到的一切,不过是这部近三小时盛宴的一小部分罢了。

  如果让笔者用一句话来评价《流浪地球2》的话,我的评价是其主题高度甚至让其超越第一部的科幻设计与美术设计显得有些失色(绝不是在说电影里的科幻设计与美术设计不好,实际上全面超越了)。

  似乎是为了回应前些年某些针对《流浪地球》的双标评论,《流浪地球2》做出了与第一部完全不同的剧情安排,而这种安排也造成了与前作截然不同的观影体验:如果说第一部的观影体验是极棒的流行乐,那么第二部的观影体验则是壮美的交响乐。

  《流浪地球》的剧情集中在几天内发生,所以整部电影看下去有一气呵成的畅快感,而《流浪地球2》的剧情跨度时间很长,爆点极多,只有细细评味才能明白主创团队在前期宣传中所说的“影片在创作上会带着最新的对现实的思考,以及对人类未来命运的展望,吸纳并吸收全面小康、抗击疫情等国家、社会变化。”到底是什么意思。

  对于熟悉刘慈欣的观众来说,在看到故事一开始那位在癫狂和优雅之间不断切换镜头的南亚裔科学家时,很难不让他们头皮一紧——当全球各大资本、各大平台仿佛跟商量好一样,前仆后继的提出各式各样的所谓“元宇宙”计划时,已然在中国文艺界具有特殊地位的刘慈欣“不合时宜”的表达过他对“元宇宙”概念的审视:人类的未来,要么是走向星际文明,要么就是常年沉迷在VR的虚拟世界中。如果人类在走向太空文明以前就实现了高度逼真的VR世界,这将是一场灾难。

  事实上,大刘对“元宇宙”的审视态度,恰恰是《流浪地球2》的所探讨的主要问题之一。人类究竟是选择“星辰大海”还是“无限月读”,是贯穿这部必然成为中国电影史上里程碑的剧作的核心矛盾,而主创团队的答案,比我在观前所设想的还要宏伟的多。

  电影的第一部分发生在2044年。此时,因为对到底该用什么手段拯救人类产生了巨大的分歧,地球实际上陷入了某种意义上的大分裂与内战当中。比起绵延一百代人,总计两千五百年的痛苦长征,相当多的地球人更愿意选择意识上传,在虚拟的世界里获得永生和弥补一切遗憾。这种我们可以将其称之为“赛博躺匪”的人主要集中在大洋彼岸,电影里清楚的说明,高达91%的美国人认为“移山计划”(先在月球上进行技术验证)不可能成功。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在遭到“赛博躺匪”的恐怖袭击,工程进度大幅度落后的情况下,凭着一股和计划名称同源的“愚公精神”的中国人,成功的在七个月内克服种种困难最终按时完成移动月球任务,成功验证流浪地球的可能性。当曾在《邪不压正》中贡献过名台词:“你们和日本人都是穿着衣服的猴子”的“亨德勒大夫”Andy Friend(演员本人是上世纪60-80年代援华专家的后代)最终为流浪地球计划验证成功鼓掌时,这种穿越现实与戏剧的奇妙感触,是笔者有生以来最为奇妙的观影体验。

  《流浪地球2》拍的是前传。在第一部末尾,引爆木星三年后,刘启成长为一名运载车驾驶员,在他前往地表的路上,出现了“还我阳光”的示威人群 ,当时舆论普遍认为这是要为拍原作中的“氦闪并不存在”、“氦闪只是普通太阳风暴”的叛军内容留彩蛋,所以当初电影出消息说+拍前传的时候笔者还有点可惜(相信各位沉思录的读者都明白这种可惜的来源是什么),然而出乎笔者和大多数人意料的是,虽然拍的不是“氦闪叛军”,但实际上第一部分明面上反派“数字生命派”恐怖分子的政治思路恰恰和数十年后“氦闪谎言派”在本质上是相似的:

  都是在面对属于生命本身的痛苦长征时精神崩溃而选择投向充满着危险诱惑的虚幻世界。在这个意义上,《流浪地球2》实际上极大的补完了第一部受限于条件而无法展开的世界观,为将来的《流浪地球3》做好了奠基。

  当然,这些只是第一部分中较为浅显易懂且贴近中国三年来实际的部分,笔者最觉惊讶的则是第一部分不仅展现出了“赛博躺匪派”与“愚公移山派”的对立并最终以并非美式个人英雄主义的方式迎来了并不喜人的阶段性结局,笔者最觉惊讶的是(当然也有可能是想多了),主创团队似乎以他们的方式为当下的某些热点议题提出了与西方迥异的回答。

  是的,我说的就是好莱坞文化工业努力在全球推广的美式多元主义。

  这套美式多元主义最大的两个表征就是LGBT议题与种族议题,而好莱坞(以及背后的知识再生产群体与政治经济群体)不管在LGBT议题还是种族议题上,创造的分裂远比创造的团结更多。比如我们已经批判过多次的《黑豹》系列的实质是以一种沐猴而冠式的“进步主义”叙事态度去展现根深蒂固的东方主义与种族主义。在这点上,不管是《流浪地球》还是《流浪地球2》,都做的非常的好,无论是非洲的黑人航天学员,还是巴西的英雄航天母亲,又或者是俄罗斯的老航天英雄,你都能在这些人物的塑造上感受到什么叫做和而不同。

  近些年来全球都开始在文娱领域流行一种“大女主”叙事,而这种大女主叙事的基本构成很不幸的充斥着个人主义意味上的反婚反育与自我物化的消费主义,因而塑造出的角色/人设都有些莫名其妙的巨婴味儿,所以当笔者看到朱颜曼滋所饰演的郝晓晞时还是非常欣慰的。这是在全球大荧幕上都已经消失多年的,充满革命主义责任感与使命感的“大女主”。塑造出了这样的角色,笔者本来以为不会再看见学了一些流行词汇就在信息茧房制造出的舒适圈制造分裂与仇恨的“批评者”,然而笔者似乎依然是天真了。

  事实上,在笔者动笔写作本文的时候,笔者就已经观察到不少针对刘培强与韩朵朵初次见面时候的情节设置表示非常迫真的“生理不适”。在ta们看来,这样的情节塑造充满了所谓的“男性凝视”(与此同时,ta们却能心安理得的给同样有类似情节的西方文艺作品打高分)。

  笔者相信,绝大多数人不会以这种充满偏见的眼光去看待刘培强对韩朵朵的一见钟情。古人讲,发乎情止乎礼,笔者已经不记得有多久没有在国产电影(更别说是国产科幻电影了)里看到如此古典革命主义的男女关系塑造了——双方的性别身份并不像许多当代电影那样被刻意强调,一切都显得非常的自然,双方是在同一个宏大的、革命的目标的共同奋斗下最终确立了守望相助的纯粹情感,简而言之,刘培强与韩朵朵的情感历程是与《柳堡的故事》的男女主人公的情感历程类似的(就是《九九艳阳天》的出处)。

  在这样的守望相助的男女关系塑造下,生儿育女不再是后现代主义者们眼里压迫女性的根源(不知道还有没有读者记得笔者的前作《罗诉韦德案被推翻后,重新思考身份政治》),而是传承美好与希望的爱情结晶。

  在性别对立愈演愈烈的当,这样重新歌颂古典革命浪漫主义的爱情,是远比漫威的《女浩克》、“女雷神”所代表的的那种简单表面的女性主义难得的。既然要往前走,我们就不能回避历史考卷上的问题,更要给出跟某个伪装成优等生的捣蛋鬼完全不同的答案。主创团队的雄心显然不止于此,毕竟作为可能是目前最能理解“刘慈欣宇宙”的新生代电影制作团体,仅仅是讨论男女之间的关系,那未免也太小家子气了。主创团队想要回答的依然是前文提到的那个我们究竟是应该选择勇敢的迈向冰冷却有无限可能的“星辰大海”还是在天崩地裂的危险面前选择逃进能够弥补一切失却的“虚拟现实”这个有关生命本质的究极命题。

  主创团队的答案居然是“我全都要”。

  笔者承认,因为刘慈欣一以贯之的对太空探索的赞美与近期对虚拟现实的悲观审视,我本以为《流浪地球2》的剧情会集中于“数字生命派”与“流浪地球派”的斗争当中。特别是在观看影片第一部分时,当拥有着CIA背景的“数字生命派”恐怖分子对地月太空电梯发动恐怖袭击时,笔者一度洋洋自得于自己的预见性,但很快这种洋洋自得就被剧情的发展给击破了——美式个人英雄主义的狭窄空间打斗并没有能在最后关头组织恐怖分子的自杀式袭击,能快速往返地月的太空电梯终究是坠落了,能够完成最终移动月球的超量计算只能落在潘多拉魔盒式的量子计算机550A上时,笔者就意识到了自己的短视了。

  但笔者并不为此感到抱歉,主创团队在图恒宇的人物设计上都安排了太多太多传统科幻戏码里的“反转”要素,出现这样的判断是正常的。刘德华所饰演的量子架构师图恒宇从影片第一次出现开始,导演与编剧就在不断铺垫他是个因为妻女丧生而潜伏在移山计划内部的“数字生命派”。

  我想我绝不是唯一一个在影片进入最后一小时的决定性高潮前认为,图恒宇将会在这部电影里扮演一个传统意义上的“反派”的人。事实上,这个判断并未出错,如果电影的目标仅仅是“移山派”从“数字派”造成的破坏手中拯救了地球的话。

  图恒宇是个极度复杂的人物,基本由深爱家人的魔怔父亲、才华横溢的技术专家、钢铁意志的前线战士三大要素组成。一般的创作团队与导演能驾驭其中一种已经殊为不易,而刘德华和郭帆导演团队对这个角色的演绎之圆满,技巧之纯熟实在是大大出乎笔者的预料。

  正是这种超越期待的演绎,使得图恒宇这个角色成为串联起整部电影的核心人物——在2044年第一部分结束时,因为月球发动机的成功启动,“数字生命派”遭到了毁灭性的打击,而此时电影还有三分之二左右的内容需要演绎下去,戏剧结构上迫切需要一个足以影响到看似已经尘埃落定的大局的人。纵观整部电影,也只有图恒宇这个背景足够复杂的人物可以担当起揭露被种种经典科幻意象所隐藏的真正核心矛盾——人类自身的不团结。

  当我们沉浸在英雄主义气息浓厚的胜利结局时,我们常常会忘记一件事:一场持续2500年、需要一百代人来完成的星际旅行,其变量之多绝不是可以被眼前的胜利所忽视的。需要跨越的困难不知道有多少,而这个面对着灭顶之灾的种族在十几年前依然沉浸在自私的内斗之中。

  如果我们把时钟拨的再远一些,李雪健老师所饰演的联合政府中国代表周喆直曾一度绝望的感叹:人类把自己最精密的密码系统,用在了确保互相毁灭的核武器上。不客气的说,如果人类依然保持这种状态,即便地球成功开始流浪,不够坚强的人类依然会在这2500年的苦寒与孤寂中毁灭自己。

  于是就有了海德格尔的“向死而生”;于是就有了孙武的“置之死地而后生”;于是就有了()的“拯救人类的最好办法就是毁灭人类”。

  所以当我们进入影片的最后一小时时,全球各国摒弃分歧,拿出曾经是确保互相毁灭的终极武器去死中求生才显得如此顺理成章;曾经对移山计划的质疑才能彻底转变成“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的联合行动;曾经大幅度增加了流浪地球计划失败可能的数字派与移山派之争才能变成世界各国的老航天员们携手走向那个必然不会温和的夜晚(沙溢老师此后应该会比较容易的接到正剧的本子了吧,不过还是要控制下体重)。

  这个回答的高度,只能用李雪健老师那饱经沧桑的声音所念出的“无论虚实,不计存亡”来表达。感谢郭帆导演团队,感谢刘慈欣,感谢每一位为《流浪地球2》付出心血汗水的人,因为有了你们,从此世界文艺史上,有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对人类应该走向什么样的未来的答案。

  最后,让笔者用一首词来概括《流浪地球2》的精神内核吧,那是好久不见的精气神,那是好久不见的大宏愿:

  横空出世,莽昆仑,阅尽人间春色。

  飞起玉龙三百万,搅得周天寒彻。

  夏日消溶,江河横溢,人或为鱼鳖。

  千秋功罪,谁人曾与评说?

  而今我谓昆仑:不要这高,不要这多雪。

  安得倚天抽宝剑,把汝裁为三截?

  一截遗欧,一截赠美,一截还东国。

  太平世界,环球同此凉热。

  客观评分:5星

  主观评分:

  最后温馨提醒:疫情仍在,想去观影做好防护,尽量挑人少的场,没阳的小伙伴和高危人群还是尽量减少外出。如果你想支持《流浪地球2》又不敢去看,在个人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买张票精神支持一下会是不错的选择,《流浪地球2》和中国科幻电影的未来绝对值得这一份支持。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
赞赏备注
确认赞赏

评论(我来首评..)

大家都在看

热评文章
热点文章
热赞文章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