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牛石:清明时节的追思
深圳这几天一直阴雨连绵的。濛濛细雨中,蓊郁密布的青翠树木看上去也有点惺忪迷离,了无生气。住处位于南山区塘朗山北麓,苍茫的山顶上一天到晚缭绕着或浓或淡的岚雾,把山峰变幻得若隐若现,似浮似沉。
清明节一天天逼近,由于距离太远,事务缠身,归去多有不便,回家祭奠逝者的心愿只好搁浅,心中甚感懊恼和遗憾。
近几年,先后有几位亲人不幸离世,哀伤事儿一个接着一个,心里颇觉惊悚与慌乱。早想为逝去的亲人写点文字寄托哀思,却迟迟提不起精神,总觉得无从写起。随着清明脚步临近,渐渐泛起的哀思不断撞击着心灵,亲人们远逝的身影不时晃动在眼前,逼使我打开键盘,敲下下面的文字。
母亲
2021年十一月三十一号晚上,操劳一生的母亲在儿女们接连几天守护中安然辞世,享年92岁。
母亲离世,对她的所有儿女来说,似乎早有思想准备,又似乎来得很突然。必定母亲年纪大了,用她平时爱说的话便是自己早就黄土埋住脖子了。然而,一旦母亲真的离开了我们,乍然之间大家心里还是难以接受。呼天呛地的哭喊声,已昭示了我们对母亲深深的眷恋。
母亲的后事料理完毕后,我曾写一篇万字长文《送别母亲》寄托哀思。文章写好后,通过微信发给几位要好朋友。他们看后,无一例外给我回言,说看后深受感动,止不住潸然泪下。
母亲一生,任劳任怨,宽容大度。无论何时何地,与人共事,总是吃苦在前,吃亏在前,宽容在前。记忆里,母亲在村子里从未率先跟谁红过脸,即便别人为鸡毛蒜皮之事吵到家里,母亲也总忍着气,面带微笑,对上门者温言相劝,很少与之发生争吵。
对自己的儿女,母亲是极其喜爱的,但这种喜爱却时时与严格要求相伴。她常嘱咐我们:凡事不要太跟人计较,要学会吃亏,学会让人。小时候我们与村里小孩发生纠纷,不管怨不怨我们,母亲知道后总是先呵斥我们,再安抚别的小孩。我们与别的小孩打架或争执,有时吃了很大的亏,母亲知道后也从未训斥过对方一句,一如既往地安抚对方,强把我们拉回家再悉心安抚。
母亲五十岁之前,里里外外都是一把好手。集体的活儿干在人前,质量效果位于人前,多次受到队里干部表扬。为此,甚至招致一些人嫉恨与嘲讽,她也始终如一,不受任何影响,该咋做还咋做。母亲不止一次对我们说:你妈一辈子干啥事,不想叫谁背前面后说我,从不给谁留话把子。我认为该做的事儿,谁就是当着面风言风语挖苦我,我照样做我的事,尽她们瞎嚷嚷去。
母亲经营家庭,干净利亮,善于管理,条理清楚。一个村里,数我们兄弟姐妹最多,一家人吃喝拉撒全凭母亲料理。父亲负责家庭之外的事儿,母亲主管家庭内部的事儿。每年春夏之交,正是青黄不接日子,家里常常遭遇缺粮困难。此时,父亲负责外借,母亲负责打理。尽管日子过得磕磕绊绊的,一家人总体上都顺利度过艰难,安享着岁月静好。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