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村遗梦(长篇小说)第三章:共同富裕,这是历史的承诺
(这部小说,通过著名红军村,皖南千年古村徐村,一百年来的风云变幻,历史颤变,深刻反映了中国人民在党的领导下追求革命,追求光明,在困难中奋勇前进的百年历史画面)
徐清风带着皱校长走在徐村最古老的青石路面上。
这条村里古路,据说与徐村一样老了,已有两千年历史了,比徐村名扬天下的八大祠堂还要古老,厚厚的青石板都已经磨的光滑。
徐村最著名的八大古祠堂依次分布在这条长路的两边,加上他在村口新建的新祠堂,就像一条纽带被连接了起来。
皱校长特意为徐村的这条景观路,起了一个很好听的名字红军路,形成徐村著名的“一红九祠”旅游品牌。
徐村自古以来就是以古祠堂闻名,从徐村分支出去的子孙,早已遍布附近十几省。
八大古祠堂分管四面八方的子孙,记录着各个分支的血脉联系。他们回村寻祖,都是先去寻找自家一脉的祠堂祭拜。
这也是徐清风最感到骄傲的地方。
这几十年,他每次出去开会,遇到姓徐的人,都会自豪地对他说“你回去查查族谱,你家老祖宗,也许就是从我们徐村出去的。”
果然,许多人回去一查,都会来惊喜地跟他说,确实,我们家爷爷辈太公辈就是从徐村迁出的。
徐清风走在这条古石板道上,仿佛就是走进了徐村千年的历史。
古道周边的房子,都是他近些年,为了发展乡村旅游,按照过去的记载仿古复制的。那八座老祠堂也是在旧址和新祠堂一起修缮的。
只有脚下的这条走了千年的青石路一直没有敢动。
村里老人们总是对他说,这条路下凝聚着祖辈们的灵气,是徐村的根本,谁也不能乱动。
徐清风从小牢记着老人们的教诲,也从小对这条青石老路充满了敬畏。以致后来多次有人提议,把这条路改造成水泥路面时,都被他一口否决了。
村中心位置的中心祠堂是全村最重要的核心。这座祠堂的历史不是最古老的,却是最宏伟壮观的。这里就是原来北上抗日红军的司令部,现在已经是省里市里的红色爱国教育基地。
这个祠堂也和别的祠堂不一样,里面展示的都是以前红军将士的画像和事迹介绍,还有他们使用过的武器。
徐村的旅游品牌,就是靠这个红色基地打出去的。是先有了这个红色基地,才开发出来了后来的新祠堂和皖南红色古村品牌。
这一直就是徐清风最得意的杰作,也是他最大的政绩。
经过这一番操作,他也总结出来了一个宝贵经验。不管上面怎么宣传,不管上面怎么要求,只要是真心为了村里发展,真心为村民做好事,上面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不会太干涉的。只要掌握这一点就够了。其实上面和下面的心,都是一样的,都是为了村里发展,都是为了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