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聊公知艾末末的父亲艾青


  艾青,1910年3月27日于浙江金华市金东区畈田蒋村一个地主家庭,大专学历,中共党员,原名蒋海澄(原名蒋正涵,字养源,号海澄),曾用笔名莪加、克阿、林壁等,现当代文学家、诗人、画家。因与吴晗外婆同村,与吴晗是发小,是公知艾末末的亲生父亲。

  一、寄养5年

  幼年时因“克父母”被一对贫苦夫妇养育到1915年,地主出身却过着贫苦生活,让艾青身上铭刻着复杂的旧社会的印记。1回到父母身边后,在村蒙馆读书1年,进“乔山小学(后为畈田蒋小学)”读书3年,9岁到傅村“育德小学(后为大堰河中学)”求学,1924年到县城金师附小(后为艾青小学)就读。1925年9月考入浙江省第七中学(现金华一中,与邵飘萍、陈望道、何炳松、吴晗是校友)读书,1928年9月考入国立杭州西湖艺术院。

  、留法3年

  1929年春,艾青在林凤眠校长的鼓励下到巴黎勤工俭学,学习绘画。1931年9月,在法国参加《世界周刊》主办的左翼人士集会以及反帝大同盟东方部的活动,开始接受革命思想。

  、坐牢3年

  1932年3月回国,在家居住1个多月后,5月到上海加入中国左翼美术家联盟,从事革命文艺活动,7月12日以“颠覆政府”罪被捕,8月被判刑6年,在狱中写下《大堰河——我的保姆》,发表后一举成名。1935年10月,经保释出狱;12月与小自己10岁、时年15岁的表妹张竹茹结婚。由于婚后开支增加,此后辗转到上海、江苏、浙江等地谋生。

  、漂泊5年

  1936年春,经妹夫、画家张祖良介绍,进入常州武进女子师范学校当国文老师,认识第二个夫人、也就是他的学生、时年14岁的张月琴(韦嫈),后因“赤化”言论,任教仅一个学期就被开除。当年夏,携妻子辗转到上海,靠卖文生活,但继续与张月琴联系,遭到张父拒绝。

  1937 年上半年,在上海《天下日报》担任文艺副刊编辑;年中,前往杭州蕙兰女中任教;“七七”事变爆发当天,第一个夫人张竹如生下一个女孩,艾青取名“七月”;年底,从金华到武汉,写下《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在武汉呆1个月后,1938年1月,带发妻与聂绀弩、萧军、萧红、端木蕻良、李又然等,乘火车赴位于临汾市的山西民族革命大学任教;到临汾不到半个月,来到西安市,一个月后再次来到武汉;7 月下旬,前往设在衡山县的湖南省立乡村师范学院担任国文教师;1938年11 月 13 日,带发妻出发前往桂林,任《广西日报》副刊《南方》编辑,生活稳定但比较贫困。

查看余下79%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赞赏备注

长按二维码打赏

评论(共1条)

返回文章
登录
默认表情
添加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

大家都在看

热评文章
热点文章
热赞文章
1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