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言与鲁迅(颂明虚拟演讲十三)
莫言的拥趸们总喜欢把莫言与鲁迅作比。
实际上,莫言和鲁迅如秕糠之于高山,毫无可比之处。
假如硬要把他们放在一起作比的话,那么莫言充其量可以算作鲁迅笔下“资本家的乏走狗”后面的一个应声虫。
因为,鲁迅笔下的“资本家的乏走狗”依然是有很高的文化水平和文学造诣的。
而莫言的文化水平低到了令人难以置信的程度。无须反复举例,莫言关于“粥”字的解释足以说明一切了。
鲁迅的作品代表着中国语言文学暨中国文化的时代水平,而莫言的作品则代表着时代的文化垃圾。莫言的文学最大特点就是“脏”,这在中国文学史上是绝无仅有的。
莫言唯一能够与鲁迅相比的地方就是两人完全对立的立场。
在民族矛盾面前,鲁迅坚持的是中国人的民族立场。在国内的阶级矛盾面前,鲁迅坚持的是平民立场,下等人、卑贱者(无产阶级)的立场。在思想方法上,鲁迅坚持的是辩证唯物主义的方法论。特别是鲁迅后期,他观察社会问题更具有鲜明的阶级观点,能够娴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分析中国国情,得出了很多深刻精警的结论。比如他把几千年的封建社会划分为“暂时做稳了奴隶”和“想做奴隶而不得”的时代,指出那时统治者实行的“王道”和“霸道”,看起来是对立的东西,其实却是兄弟。有人之所以讴歌“王道”,无非是希望“霸道”减轻,或者不更加重的缘故。寥寥数语概括了中国几千年的历史,这是其他历史学家和社会学家都未曾达到的高度。这正显示出唯物史观和辩证法强大的理论力量。
1928年7月22日,鲁迅在致韦素园信中说得最明确:“以史底唯物论批评文艺的书,我也曾看了一点,以为那是极直捷爽快的,有许多昧暧难解的问题,都可说明。”
一句话:鲁迅为旧社会敲响了丧钟,为新社会的诞生而讴歌。
莫言恰恰是相反的。莫言不遗余力地诋毁、抹黑甚至辱骂中国人民为民族的解放和独立而进行的艰苦卓绝的斗争历史。从《红高粱家族》、《丰乳肥臀》等一系列作品中这个主题都是相当鲜明,而一篇《灵药》则赤裸裸地表达莫言这一立场。
新中国30年是中国人民彻底终结战乱、甩掉一穷二白、东亚病夫帽子、稳步走向和平发展道路而进行艰苦奋斗的30年,莫言对此却充满着仇恨并把它描写成了一段最黑暗的历史。
在文学源流的关系上,莫言彻底否定了文学的民族主体性,认为只有西方文学可以拯救中国文学。“秋田犬唤醒论”就是莫言的核心观点。
在思想方法上,莫言是主观唯心主义的。他的作品完全是为着宣泄自己极端的政治情绪而胡编乱造,然后美其名曰“虚构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