韶山行散记(五)


  通往主席故居的两侧有栅栏庇护的几形甬道入口处,竖立着一块电子屏,上面正播放着关于主席与韶山百姓血肉联系及其革命事迹的纪录片。参观主席故居的道路由故居背面进入,处于坳间的故居与后面的游客行进的道路形成一个迂缓的坡度。

  这时,压抑已久的天空开始飘落丝丝细雨。渐渐地,雨势加大,给游览故居的情绪高亢的人们带来清凉的抚慰。由于人流被栅栏拥护,密密匝匝挤在一处,碎密的雨点只能落在头上、脸上,身上却保持着干爽。

  进入甬道约20米处,顶上便被松林的苍翠浓荫遮住了,如哨兵般一棵棵高大的劲松于甬道周围的高处斜伸出巨大厚实的绿掌,遮挡在顶上,恰似撑起的的绿色巨伞,挡住了落下的雨水。

  如果视我所在的旅游团队为一个大家庭,那么可称得上是四世同堂,年龄层次跨度极大,上有曾祖辈的年逾80高龄的两位耆寿老人,次上有年逾六旬的几位爷爷,中有40——50岁之间的父辈,下有数对90后的年轻父母,再往下,还有00后的三个小姑娘;几对年轻夫妇带上了几个孙子辈的小孩。此刻,他们都跻身于这朝觐的人流中。

  通过安检处,主席故居上截一抹土墙和用茅草修葺的屋顶便映入眼帘。等待已久的人们按捺不住激动的情绪,躁动欢呼起来。

  随着蠕动的人流走出甬道,沿小路拐过左侧屋头,门楣上悬挂着“毛泽东同志故居”匾额的故居堂屋全貌便展现眼前。

  淅沥小雨落在身上,却丝毫不能减却人们景仰的激情,“毛主席,毛主席!……”人群中发出阵阵由衷的欢呼,似呼唤一位从未离去的沉睡的亲人。人们纷纷举起相机、手机,拍照、摄影留念。

  在我身旁,有一位年轻的女游客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她害怕被汹涌的人流挟裹前去,口里一边激动地高呼着“毛主席,毛主席!” 一边忙不迭地催促着同行的女友帮她在主席故居前留影,也许是女友示意她将她的手机递给自己吧,她口气急切地嗔怪女友:这是什么时候?用你的手机照,用你的手机照!口中迭声地蹦出三个短促的“快,快,快!”

  踏进堂屋,往左是一连几间卧房。目之所及,房屋的结构式样,包括所有简单的家具摆设,令人强烈感受到已经远去的旧时代庄户人家古朴气息。主席父母卧室的墙上挂着青年毛泽东和母亲及两个弟弟的合影。修长俊郎、英气逼人、酷肖母亲的毛泽东,身穿一袭月白长衫立在端坐中央的母亲的右侧,站在母亲左边的是他的两个弟弟毛泽民、毛泽覃。

  毛泽东曾这样评价自己的母亲:“世界上有三种人,损人利己的,利己而不损人的,可以损己以利人的,我的母亲便属于第三种人。” 勤劳智慧、虔诚礼佛的母亲以自己高尚品格风范,潜移默化地影响了毛泽东的一生。毛泽东幼年时,有一天,本来晴朗的天气突然变脸,天空乌云翻滚,眼见就要落雨了,而这时,自己家里和隔壁年迈阿婆家的谷子还晾在门前的晒场上。毛泽东首先将阿婆的谷子抢收回来,待他再次返回晒场时,豆大密集的雨点已经砸落下来。

  毛泽东的卧室挨着父母的房间。青年毛泽东、杨开慧这对革命伉俪在长沙结婚后回韶山,还有在那段血雨腥风的黑暗时期,杨开慧于韶山独自带着孩子,都是住在这间卧室里。房间的壁上挂张杨开慧烈士和两个儿子的合影。这张照片拍摄于1924年,照片中,小儿子毛岸龙被母亲抱在手上,稚气的小眼睛懵懂地看着镜头;穿著整洁的年幼的毛岸英像个小大人似地倚靠着母亲,脸上没有笑容,富有棱角的小嘴紧紧地抿着,明澈的眼睛里闪射出与小小年龄很不相称的坚毅成熟的光芒。母亲一袭白色宽袖衫,娴静地端坐在椅子上,皎洁的脸庞透着淡淡的忧伤,明亮的眼睛里蕴涵着沉重浓郁的思绪。当时,革命的星星之火刚刚燃起,随时有被强大的反革命势力扑灭的危险,丈夫为革命事业日夜艰难地奔波于白色恐怖中,自己与孩子时刻面临险境,怎能不叫她愁肠百结?三年后,这位伟大的母亲惨遭军阀何键杀害,牺牲时年仅29岁。韶山人民心中的霞姑——一片殷红绚烂的彩霞陨落。烈士殉难前,悲壮地说:“死不足惜,但愿润芝革命早日成功。”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
赞赏备注
确认赞赏

评论(我来首评..)

大家都在看

热评文章
热点文章
热赞文章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