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科医生抢救过的上班族

2022-08-31 1084 0
作者: 宋春光 来源: 真实故事计划

  在以科技和互联网产业著称的杭州市滨江区,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以下简称“浙大二院”)滨江院区处理过大量年轻职场人的病痛。

  7月份的中国互联网上,许多年轻人关注着在这家医院抢救的女孩小徐的病情。

  小徐22岁,在身患感冒的情况下连续夜间直播数日,因身体不适被同伴送医,路上心脏骤停。10多天的抢救过程中,小徐短暂恢复过意识,参与救助她的急诊科医生卢骁还在自己的社交平台上告知了网友这个好消息。但就在医护和网友都因她的好转而庆幸时,小徐的病情突然恶化,还是抢救无效去世。

  在缅怀小徐的同时,有关她的猝死是否是因工作引发的“过劳死”,一度成了人们关注的重点之一。事后,杭州人社局通报调查结果称,小徐在请假治疗前10天,有6天存在夜间直播现象,都在次日安排补休,虽然小徐每日的工作时长没有超过法定上限,但该企业在用工管理上存在不规范行为。

  连续加班和工作作息日夜颠倒,这些是一代职场人普遍经历着的现状。在浙大二院,卢骁在工作中看到了许多当代年轻职场人的健康隐患。他是急诊科副主任医师,于2010年加入急诊科工作。在他的观察中,这些看起来年轻力壮的躯体,其实经不起磋磨,正在过早地磨损。

  以下是卢骁医生的讲述:

  在急诊科工作,每天就是和阎王爷抢人。经常是分秒必争。以前在老院区工作,急诊科是上下楼,有时候我们等不及电梯,就爬楼梯。为了救治病人我们一天要爬好多回楼梯。现在在滨江院区,急诊科是一个平层,相对来说还好一些。

  7月26日凌晨3点,我接到电话,22岁的病人小徐的情况危急。当时我在家,收到消息后立刻开车回了医院和同事一起抢救她。

  小姑娘是7月初送进急诊的。她本身患有免疫系统基础疾病红斑狼疮,心脏功能一直不太好。现在提起她,我心里还是有疙瘩。出事之前,她进入急诊科治疗了10多天,中间一度恢复了意识,但是一直没有转出监护室,心脏功能的指标一直处于临界状态,没有恢复。那段时间,急诊科的同事们都很担心她。

  在国内一般来讲半个小时抢救不成功,就会宣布死亡。那天凌晨,我们抢救了5个多小时,小徐身体的各项数据还是很糟糕。我和几个急诊科的同事交替给她做胸外按压,过程中我们感觉已经意义不大,应该是按不回来了。

  到了上午,我们在谈话室和徐爸爸、徐妈妈沟通,他们坐在我对面,我看到徐妈妈一直抹眼泪,徐爸爸翻来覆去就一句话,“尽力救”。我告诉他们,再按(胸外按压),整个胸廓就塌掉了,也很难看,不如让她安安静静地走吧。

查看余下81%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赞赏备注

长按二维码打赏

评论(我来首评..)

返回文章
登录
默认表情
添加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

大家都在看

热评文章
热点文章
热赞文章
0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