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树山:核潜艇工程中一位没有文凭的工人专家
没有文凭的工人专家李树山
关昌梅
李树山在工作中的留影。
2005年3月9日,一位70岁的老人在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的家中去世。他的遗体告别仪式在峨眉殡仪馆举行。研究设计院和研究所的主要领导,以及老人生前同事、亲朋好友纷纷前来参加他的遗体告别仪式。他们面色戚戚,泪眼朦胧,心情都非常沉重。
逝者为什么会得到隆重的葬礼?他生前一定是什么大人物吧?不!他只是一名普通的技术工人。但是,他的名字,在核动力院,在他生前工作和生活的第一研究所,以至在外协单位,在大亚湾核电站,都是响当当的。他是工人中的佼佼者——李树山,一位没有文凭的工人专家。
李树山的工作特点突出,总是出现在有辐射、“吃”剂量的环境中。面对弥漫在空气中却看不见摸不着的核辐射的威胁,他没有退缩过。当初他一走进核事业,就不再把自己看作是普通意义上的钳工了。随着反应堆运行堆龄的增加,放射性水平直线上升。由于核动力试验任务的紧迫感,李树山经常带领反应堆舱检修师傅、检修技术员在辐射防护简陋,去污措施不到位的状态下冒险抢修被放射性沾汚的设备是经常的事,“吃”的放射性剂量比一般人要多很多。
但他怀着对核事业的无限挚爱,在反应堆的检修过程,表现出超凡的技能和胆量。他用生命作赌注,“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也要上”。在关键时刻他会把危险、生死置之度外,不管放射性有多强,都会不假思索地冲上去,并从来不后悔“当初”的决定。
在核潜艇陆上模式反应堆的整个调试过程中,李树山的岗位非常重要:从现场指挥组的质量检查验收组长,到大厅组组长,再到技术管理组组长,李树山既是指挥员,又是战斗员,又是安全员。作为组长,在执行每次任务中,他一直坚守在现场,指挥得当,协调有方,关键部位亲自操作,严把质量关;他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工作方针,认真遵守核安全法规,紧绷安全之弦。他从事放射性检修工作三十多年,由他负责的各种检修、安装任务从未出现过放射性事故和机械安全事故。无论哪一个系统出现问题,他都能积极组织抢修排故;他工作带着激情和责任,不怕苦,不怕累,不怕死。由于表现突出,成绩显著,曾经荣记三等功。
难以置信,一个普通工人除了不怕苦、不怕死,还会有那么多项技术革新。在反应堆运行期间,他编写检修程序;组织并参加检修和事故处理;研制出多种专用工具和机具;提出革新和改进方案……如主循环泵防松机构的改造、蒸汽发生器传热管束的检漏、大型制冷机组泵的改进、高温高压电磁阀内漏故障的排除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