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根:从辉煌到末落的农村集体组织——韩家大队赣剧团民兵连覆灭记
我刚好是一名七0后,从小就被包围和浸润在乡村浓郁的文化气息和尚武氛围中。因为我们韩家大队(古名和俗名叫墨滩韩家村)在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就建立了两支非常出色的队伍:赣剧团和民兵连。我应该是一出生就被家人和亲友们抱着,来回“穿梭"于村内露天剧场和野外练兵场了。从六、七岁开始记事时,我就喜欢牵着父母兄姐的衣角,或相跟着小伙伴们的脚步,去看戏游耍和观赏民兵军事训练。这一文一武两个团队,是当时我们村光荣的集体组织,是先进文化的标志。剧团演员、乐师和民兵队员,是全村年轻人、青少年儿童学生们的心中偶像,观看并谈论这些明星、英雄的表演训练,成为大家娱乐生活的一部分,也成为我精神世界的两大支柱。
说起我们乐平县鸬鹚公社韩家大队的村办赣剧团,那真是技艺精湛、远近闻名,当年曾让县文工团的石凌鹤等戏剧界老前辈赞不绝口,至今让文艺界很多艺术家怀念与叹惋不已。韩家赣剧团阵容强大、气势壮观、藏龙卧虎,从五十年代末创办以后到八十年代中期拆散之前,一直生机勃勃、人才辈出,从未出现过青黄不接的断层现象。这归功于公社领导的不断关怀、生产大队的长期扶持、全体村民社员的支持关注和热爱,更归因于一代代青年艺术家前仆后继的努力、精益求精、奋斗不息。同时这也充分说明:我们村文化氛围浓郁、艺术底蕴深厚。包括团长、导演、演员、乐师和打杂跑龙套的在内,剧团最初只有二十来人,后来很快发展到六十多人。团长大多数情况下兼任导演,必定是一个顶呱呱、响当当、出类拔萃、力挡全面、横刀立马的人物。我认识的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的团长名叫良小或良师,曾是本村五、六十年代的著名文生演员。一九七八年老团长退休后,良小就众望所归、毫无悬念地接班。因为他出身于演员,所以同时担任导演和指挥之职,又因为懂音律识简谱、善弹铙、钹、锣鼓等乐器,所以又充当新手们的音乐老师,真是一个多才多艺的才子!他不仅会弹琴唱歌演戏,而且导演水平高、组织能力强,善于发现、挖掘和培养人才并因才使用、各尽所能,拥有伯乐般的敏锐目光和任劳任怨的敬业精神。剧团各角色搭配和队伍建设采取老、中、青结合,知识分子和工农兵结合的方式,传统民间师徒面提耳授、一对一传帮带口头授艺动作示范。除去几名老师、下乡知青等少数知识分子,剧团中绝大部分人为农民泥腿子,从未接受过正规系统的表演、音乐、文学、舞蹈、武术等方面的专业知识教育和技巧培训。赣剧团的顶梁柱当然是团长与导演,但是最知名、最受群众欢迎的还是那些主角演员,特别是武生和武旦。也有人喜欢花脸和小丑,因为这些角色丑得可爱傻得天真。我性格文静内向,从小热爱音乐、唱曲和革命故事。我多愁善感多情乐思,喜欢文旦和武生,优雅美丽、声音甜柔的女演员总让我脸红耳热、怦然心动,武艺高强、充满英雄气概的武生则让我豪情万丈热血沸腾。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