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议“恶为阶级名”
【作者按】
——没有一门科学像经济学这样,分成彼此截然对立的两种体系:西经(资产阶级庸俗经济学)与马经(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在研究路线上,一者极力鼓吹“阶级和谐人”,一者则以“阶级对抗人”为出发。
——“超阶级”的理论研究(如GDP纯量化的研究)臭不可闻!既然庸俗经济学被视为“原理”“公理”,忠实于它的GDP研究,便诱发了对于私有制的理论辩护性以及对公有制的逻辑异化性。对于马克思主义学术而言,在当下场域,尤其需要为无产阶级事业奋不顾身,虽身损而无憾的“新时代义鹘行”。君不见昆吾铁冶飞炎烟,红光紫气俱赫然。生产元、阶级亨、经济利、思想贞,正义与昆仑同在,行动与革命齐天!
——《资本论》运用范畴的艺术化的科学方法是具象法,其针对的是历史虚无主义和现象学解释,探究“阶级经济学原理”。全要素财富论同GDP路线的研究一样是反劳动价值论的。这不是一个“如何计算”的细小问题,而是利用资产阶级庸俗思想、思路方法和手段工具来加强“算法统治”,继而推动两极分化的大是大非问题。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全要素”是对劳动条件和社会生产条件的直接混同,又进一步混淆了社会生产条件本身和它的各种实现形式。“全要素”当然不是对阶级问题的回避,而是以浑水摸鱼方式,绕着圈、拐着弯地通过和借助经济形式工具,推销阶级和谐理念。把不能相加的加在一起,搞“非法的”合并同类项,直至变有机构成的“乘除问题”为庸俗简单的“加减问题”。
——就实质而论,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是“为恶正名”的科学逻辑。资产阶级效用价值论及其逻辑延伸的要素价值论,则是“为恶假名”(替恶讲话、设法为阶级恶理论辩护)的经济理性人的形式逻辑演绎。那样的话,私有关系、私有产权、私有观念乃至主体的异化和私有化,将被默认为“必然的生产条件”。在资本与劳动关系上表现得最为露骨,作为全要素的成员,二者是“理性无差异”,实则是资本神圣,劳动卑微。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在于传承中华文化基因,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工人阶级从西方经济学中什么都学不到,相反,通过借助中华传统优秀文化,在顶层设计上便可以对“阶级恶”有了心灵顿悟。“当代中国,江山壮丽,人民豪迈,前程远大。”我们务必要坚定马克思主义的文化自信,变“文化”为“方法”,坚持走自己的路,以无比深厚的历史底蕴展示《资本论》无比广阔的时代应用舞台,激发强大的理论创新动力。
——这篇短文是对“《资本论》具象法——有机构成与理论体系形成探究”一文的特殊改写,该文载“《资本论》研究(辑刊)”,2022年第1期,第84-103页。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恓之,惶之,不量才力,挂一漏万,请方家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