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光伟|《矛盾论》:区分资本恶和资本善恶问题
——纪念毛主席逝世四十七周年
两种宇宙观;矛盾的普遍性;矛盾的特殊性;主要的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矛盾诸方面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对抗在矛盾中的地位。
(一)
在人类的认识史中,从来就有关于宇宙发展法则的两种见解,一种是形而上学的见解,一种是辨证法的见解,形成互相对立的两种宇宙观和历史世界观。
用孤立的、静止的和片面的观点去看资本性质,资本被当成物、财物乃至是生产要素,资本性质就是物性——物的善性,因此不能解释资本运动质的多样性,不能说明资本的一种质演变为资本的他种质的运动现象。
和形而上学的宇宙观相反,唯物辩证法的宇宙观主张从事物的内部、从一事物对他事物的关系去研究事物的发展,即把事物的发展看作是事物内部的必然的自己的运动。这导致马克思对资本坚持历史唯物的客观分析,把握资本整体的运动规律,从中说明“资本恶”的根本性质,同时揭示出解决“资本恶”矛盾的方法。
(二)
矛盾的普遍性或绝对性是说,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每一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存在著自始至终的矛盾运动。
“资本恶”作为主体幽灵性,乃是站在无产阶级立场对资本性质的判断,是消灭私有制的立论根据和理论基础。可以说,这是资本性质问题上的“矛盾的普遍性”“矛盾的绝对性”。从“商品两仪”(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对立),到“工厂两仪”(使用价值生产和剩余价值生产的对立),最后到“资本两仪”(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对立、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对立),无不体现这种性质。
与此同时,为要暴露事物发展过程中的矛盾在其总体上、在其相互联结上的特殊性,就是说暴露事物发展过程的本质,就必须暴露过程中矛盾各方面的特殊性,否则暴露过程的本质成为不可能,这是我们从事研究工作所必须注意的。总起来看,这就是“再生产的资本主义矛盾特殊性”。马克思以资本积累的工作术语规划之。只有在这个层面才能引入“资本善恶问题”,并且,它的理解前提只能是“资本恶”。
这一矛盾运动法则的共性个性、绝对相对的道理,是关于事物矛盾的问题的精髓,不懂得它,就等于抛弃马克思主义辩证法。
(三)
在矛盾特殊性的问题中,尚有两种情形必须特别地提出来加以分析,这就是主要的矛盾和主要的矛盾方面。
不管怎样,过程发展的各个阶段中,只有一种主要的矛盾在起着领导的作用,是完全没有疑义的。
“资本恶”是阶级性质上的判断,因而属于再生产的资本主义矛盾的“主要矛盾”。与之不同,“资本善恶问题”由于是对资产者统治世界、治理社会、管理经济的历史评价,则属于再生产的资本主义矛盾的“次要矛盾”。
感谢您对红歌会网的关注支持!